【组成】制附片30g,白术20g,生姜20g,法半夏15g,茯苓30g,生代赭石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莱菔子12g,紫苏叶12g,生大黄6g。
【功效】温肾健脾,逐饮镇逆。
【主治】反胃,属脾胃虚寒者。症见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入即吐,吐出宿食不化,吐后即觉舒适,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口渴,心悸、眩晕、昏倒;舌淡、苔白,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苏叶、大黄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经验】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甚者损及肾阳,难于腐熟水谷,吐物完谷不化,吐尽方舒。水停心下,胃寒上逆,故可见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等症;脾阳虚而不能制水,运化失权,脾不散精,津不上承故而致口渴;脾肾阳虚,水饮泛滥,水气凌心,则见心悸、眩晕、昏倒等症;故治本选真武汤加减,温脾肾以化饮,消除致呕之源。以苏叶、大黄泡茶频服,寒温并用,通腑降逆,和胃止呕,并兼顾寒证用热药(附子)时可能发生的“格拒”之弊。
【验案】李某,女,35岁,1984年5月29日就诊。
患者诉反复闭经、口渴多饮、多食、多尿、频繁呕吐8个月余,近2-3年来性欲减退,伴性情暴躁,阵发心悸、多汗,肢软乏力,腰痛。8个月来病情加重,出现闭经,伴头昏头痛,耳鸣,失眠,多食,食后脘腹胀满,口渴多饮,尿多,常无恶心而频繁呕吐,有时
呈喷射状,甚者自鼻孔喷出,多为食物,大便时千时稀,7天前昏倒1次。舌淡、苔白,边有瘀点,脉细。
中医诊断: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之闭经、呕吐。
处方:真武汤加减。制附片30g,白术20g,生姜20g,法半夏15g,茯苓30g,生代赭石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3剂。
复诊:药后病情稳定,人药后呕吐,饮食难下,时有嗳腐,渴而多饮,大便稀溏,舌苔薄白,舌淡边有瘀点,脉细。故上方加莱菔子12g,并用苏叶12g、生大黄6g,泡茶频服,3剂。寒温并用,通腑降逆,和胃止呕治其标。 ‘
三诊:服泡茶方后,腹泻稀便日1-2次,人觉舒服,呕吐明显好转,余症亦减轻。改茶方为苏叶12g、黄连3g泡服,以辛开苦降,和胃止呕。3剂呕吐止,诸症悉除。
〔郑新,夏睿明.多饮、多食、多尿、频繁呕吐、闭经[J].中医杂志,1985,9(7):26-28〕
哮喘验方_唐祖宣
哮喘验方_唐祖宣
哮喘验方_刘志明
咳喘验方_刘志明
咳喘验方_刘志明
咳喘验方_刘志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