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验方

【组成】茵陈6g,茯苓15g,薏苡仁12g,柴胡15g,板蓝根15g,郁金9g,党参15g,白术15g。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行气健脾。

【主治】腹痛,属脾胃虚弱,湿热阻滞者。症见目黄,胸部胀闷,气促,食欲不振,失眠;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刘老认为,鼓胀之病机为肝脾失调。木郁克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积聚不泄而见腹胀;肝郁脾虚,湿浊阻滞,胆汁外溢而见目黄。

【验案】庄某,男,44岁,1979年5月2日初诊。

腹胀3年,加重而致腹部胀满膨隆,伴目黄1个月。患者自1976年被确诊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来,一直以中、西医保肝、护肝之法治疗,虽病情反复,时有加重,但总体病情稳定。然自上个月开始,病情迅速恶化,胸部胀闷,腹部膨隆,气促,食欲不振,失眠,肝区疼痛严重,故前来就诊。就诊时见:目黄,胸部胀闷,气促,食欲不振,失眠;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腹部胀满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脏中等硬度,如触鼻头,压痛明显,脾未触及。谷丙转氨酶659U/L,锌浊18U,麝浊11U,黄疸指数8U。

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

中医诊断:鼓胀。

中医辨证:脾胃虚弱,湿热阻滞。

治法:行气健脾,清热利湿退黄。

处方:茵陈6g,茯苓15g,薏苡仁12g,柴胡15g,板蓝根15g,郁金9g,党参15g,白术15g。7剂,水浓煎服,每天1剂。

5月10日二诊:服上药后,黄疸、腹胀、肝区疼痛等症减退,但仍有少量腹水;上方加利水之品。处方:茵陈9g,猪苓12g,茯苓15g,泽泻9g,薏苡仁9g,桂枝6g,板蓝根15g,郁金9g,白术15g。14剂,水浓煎服,每天1剂。

5月24日三诊:药后腹水消、目黄退、食欲可,但肝区仍隐隐作痛,胸腹略胀闷;舌红、苔薄黄,脉沉弦。以逍遥散调理;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上述验案中患者以正虚为主,不能峻下逐水,宜健脾理气,兼清湿热。方中板蓝根、茵陈、薏苡仁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慢性肝炎多有肝气郁滞,经云“木郁达之”,故用舒肝解郁、行气健脾之品治之;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使湿邪从小便而去矣。

〔刘如秀.刘志明医案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4-285]


腰椎间盘突出症验方_樊粤光
半月板损伤验方_樊粤光
骨折术后迟缓愈合验方_樊粤光
肺纤维化验方_刘亚娴
哮喘验方_徐经世
验方_徐经世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