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西洋参10g(蒸兑),生黄芪12g,制何首乌15g,槐花炭15g,大蓟10g,仙鹤草12g,蒲黄炭15g,地榆炭12g,菝葜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蒲公英15g,龙葵12g,桑寄生12g,山药15g,生甘草5g。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利水。
【主治】直肠癌,属气阴两虚,热毒阻肠者。症见乏力,头晕,大便带血,舌质淡,苔白,脉细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另以赔蝓液保留灌肠治疗。
【经验】对该病之诊治,早期发现、早期确诊乃是取得良效之关键。然而一旦确诊,即需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对于年老体弱,接受手术、化疗均困难者,孙老力主单纯中药治疗,以内外合治、攻补兼施为基本原则。无论病初、病中或晚期,总不离正气内虚,故用药祛除外邪,必扶正固本,切忌妄用攻邪,滥伐虚体,以免正气更伤,邪实更甚,毒邪内陷,加速病情恶化。方中西洋参、生黄芪、制何首乌益气养阴;菝葜、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龙葵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桑寄生补肝肾;山药健脾益气开胃,通过补气血、滋肝肾、健脾胃,从整体上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机体内平衡,生发正气,增强并调动自身免疫功能。槐花炭、蒲黄炭、地榆炭等炭药化瘀止血,配大蓟、仙鹤草以清热凉血止血,往往药下血止,效若桴鼓。在内服中药攻补兼施之期,配用蛞蝓液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所,如此则起效迅速,疗效巩固。此外,孙老强调患者应注意饮食、生活环境之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适辫参加体育活动,促进气血流畅,防止气滞血瘀,方有利于改善症状,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孙老常巧用动物药彳活蝓液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癌患者,具体方法是:每日取鲜蛞蝓10条,捣碎,用纱布裹密,绞取液汁,用消毒后
50mL注射器(不用针头)吸取蛞蝓液20~30mL后,以石蜡油涂于注射器外,缓缓推入直肠,至痛点为止,注后,用药棉塞住肛门,保留1~2小时。该法配合攻补兼施的内服中药,内外合治,临床起效极快,且可巩固疗效。
孙老认为,凡直肠癌见大便脓血、腹痛腹胀等症,多为湿热蕴结、气滞不畅所致,当以清热化湿、解毒祛邪为治,若一味以温补固淫,或以滋腻养阴,则可致闭门留寇,阻抑气机,邪不得泄。孙老临床善于随症选州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龙葵、土贝母、隔山消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作为扶正益气诸品之辅药,攻补兼施,每获良效。如果以黏液脓血便为典型症状,多为邪毒滞留,久聚成块,阻塞肠道,化热伤及血络,热毒炽盛,肉腐络损所致。故在攻补兼施之基础上,佐以化瘀止血。孙老擅用槐花炭、蒲黄炭、地榆炭等炭药化瘀止血,或配大蓟、仙鹤草清热凉血止血,往往药下血止,效若桴鼓。
【验案】患者,女,56岁,1996年9月1日初诊。于1个月前发现大便带血,大便不畅,疑为痔疮,于8月27日在某医院行病理切片,检查报告示:直肠乳头状腺瘤,灶性癌变。现诉乏力,头晕,大便次数基本正常,大便带血,色鲜红,偶见色黑,背胀,舌质淡,苔白,脉细涩。辨证为气阴两虚,热毒阻肠。立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止血之法,以上述经验方治之。7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外用蛞蝓液保留灌肠,每日1次。
9月8日二诊:头已不晕,大便未带血,稍稀,自觉无特殊不适,舌脉如前。仍以原方去地榆炭。7剂。继续蛞蝓液保留灌肠,每日1次。
9月29日三诊:于26日在某医院行肠镜检査,报告示:进镜顺利(18cm),结肠直肠黏膜光滑,未见肿块。患者无特殊不适,要求服药巩固疗效。处方:西洋参10g(蒸兑),生黄芪12g,龙葵15g,槐花炭15g,菝葜15g,山药15g,制鳖甲15g,杜仲12g,蒲公英12g,谷精珠12g,仙鹤草12g,大蓟12g,薏苡仁20g,生甘草5g。7剂。不再用灌肠法。患者病情稳炬,后再遵原方略施加减14剂后,患者自觉无不适而自行停药,随访至今未复发。
〔蔡铍如,佘建文.孙光荣研究员内外兼治直肠癌经验简析[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6):9-10〕
感冒验方_李振华
感冒验方_李振华
风寒感冒验方_李振华
风热感冒验方_李振华
感冒验方_李振华
感冒验方_李振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