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当归15g,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0g,雷丸10g,红花10g,枳实10g,白芍10g,牛膝10g,桃仁10g,三棱10g,莪术10g。
【功效】活血化瘀,解毒抗癌,散结止痛。
【主治】肝癌,属瘀毒凝结者。症见面唇晦暗,肝区肿块,质硬压痛,腹部膨隆,青筋暴露,全身浮肿,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舌质紫暗,脉沉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李老将此方证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血臌”,认为其病因复杂,绝非单纯血瘀所致,故治疗上应从多方面考虑,既要活血化瘀,逐秽解毒,又要护元扶正,顾护正气。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止痛;雷丸又叫竹苓,苦寒有小毒,有消积杀虫之功,与茯苓、猪苓并称“抗癌三苳”,有比较显著的抗癌功效;枳实破气、化痰、散痞;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当归行血补血;A芍敛阴柔肝止痛;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术健脾益气。同时配合斑蝥烧鸡蛋,蟾蜍煮汤,效果更佳。斑蝥辛寒有大毒,所含斑蝥素有抗癌作用,口服吸收入血,直达病灶,能攻毒散结、活血祛瘀;配以鸡蛋,可缓和其毒性,以免损伤胃气;蟾蜍甘辛凉有毒,功专解毒止痛、利尿消肿,生皮贴敷肝痛处,可顿时出现凉感而痛减,还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待症状明显好转后,可以改用逍遥散以及六味地黄汤交替服用,以疏肝益肾、滋水涵木,防止毒火复燃在治疗过程中,还可适当服用人参、胎盘,静脉滴
注能量合剂等以扶正。李老还强调精神调摄、生活节制、远离房事等,以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增强抗病能力。
【验案】患者,男,54岁,1980年10月20日初诊。嗜酒30余年,既往曾有肝功能异常史,于1980年8月20日突觉右上腹部疼痛,经治疗后疼痛缓解。而后每隔数日发作1次,伴神疲乏力。后到某地区医院确诊为肝脓肿,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无效。之后A型超声波检查示:肝波始于第5肋间,剑突下6cm,密集微小波,丛状波,波型迟钝,出波衰减;甲胎蛋白(+);肝扫描示:肝图像欠佳,肝影增大,肝左叶肿大,肝内放射性分布欠均勻,肝左叶下部放射性较稀疏,脾脏显影轻度肿大。遂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使用活血、清热解毒、健脾等中药及静脉滴注5-FU治疗后症状稳定。近因肝脏进行性肿大,病情进展,遂来李老处求治。诊查:唇面晦暗,全身浮肿,腹部膨隆,青筋暴露,肝脏明显突起如盆,触之表面凹凸不平,右叶仲至胳旁,质硬而有压痛。全身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无蜘蛛痣和肝掌,全身淋巴结不大。自觉神疲乏力,纳差,右上腹时胀痛,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涩。证属瘀毒凝结。处方1:上述经验方3。痛剧加II粟壳9g,便秘加生大黄9g。处方2:斑蝥烧鸡蛋。鲜鸡蛋1只,打开一小孔,另取斑蝥虫3只,去头足及翅,放人蛋内,一层砂纸封包,再裹以湿泥,置灶火中煨熟。去虫吃蛋,每H1只。处方3:取蟾蜍1只,去头及内脏,剥皮,煮熟汤肉并吃。每日1只。肝痛剧时,取蛤蟆皮贴敷痛处。服用原方2个月余,肝痛消失,浮肿消退,食欲大增。改以逍遥散及六味地黄汤交替内服。1年后复诊,肝大缩小至胁下3cm,无任何不适,纳食佳,精神好,能下地劳动。
〔李艳,李济仁医论医验选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011:260〕
验方_颜正华
咳嗽验方_颜正华
哮喘验方_朱良春
哮喘验方_李玉奇
哮喘验方_李振华
哮喘验方_李振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