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验方

【组成】生晒参9g,生黄芪30g,生白术15g,熟地黄30g,巴戟天15g,半枝莲20g,夏枯草15g,茯苓15g,葶苈子12g,川贝母6g,牡蛎30g,麦冬15g,肉苁蓉15g,丹参20g,延胡索20g。

【功效】健脾滋肾,解毒祛痰。

【主治】多发性骨髓瘤,属脾肾两虚,痰毒互结者。症见胸骨及肋骨疼痛,咳嗽,气促,神疲乏力,前胸肋处明显隆起,舌暗红,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多发性骨髓瘤是由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内恶性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常因多发性溶骨病变,而引起骨痛、骨折、贫血、高血钙、肾脏损害及易发生感染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浆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显著增多,骨髓象呈原、幼浆细胞或成熟浆细胞显著增多。裘老认为,重症不拘成方,所制基本方药针对正虚邪积,不离攻补兼施,但有主次缓急,药量偏用重剂。本方证病机为气阴两亏,肺虚及肾,使气失所主,痰湿凝结,瘀血阻络,髓失所养,骨质恶变。因胸痛咳嗽剧烈,胸部肿块隆起,辨病位主要在肺部。采用养正徐图法补气养血、健脾益肾滋阴,兼以软坚化痰、清热解毒。方中生晒参、生黄芪等大补肺气,兼以熟地黄、麦冬、巴戟天、肉苁蓉等益肾滋阴,同时用宣肺祛痰、软坚散结之剂合活血逐瘀、通络止痛之药。全方共奏益气养血、调补脾肾、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化痰软坚之功。也可配合服用牛黄醒消丸及细辛10g以加强豁痰逐瘀、消肿止痛之功,药后效果更好。而且以牛黄醒消丸长服,更助黄芩、红藤、败酱草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

【验案】患者,男,60岁。1987年10月起左胸骨疼痛,伴有咳嗽、气急、呼吸时肋骨疼痛。经某医院X线片示:第5肋骨骨折,局部骨质破坏,伴周围胸膜增厚,左肋膈角钝。结论为病理性骨折,考虑为肿瘤转移灶,但原发病灶不明。此后经过几家医院多科医师会诊及CT同位素等多次检查,考虑为多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病情发展较快,左第5肋、右第12肋胸椎交界处,胸骨中段、肩胛下角及腰椎均已有明显的骨质损害,胸口处有10cm左右大小的肿块。多家医院的医师称患者生存期为3~5个月。1988年6月求诊于裘老。刻下:咳嗽不止,咳痰不多,色白,口干欲饮,胸骨疼痛,气急,呼吸时疼痛加剧,食少,精神疲乏,苔薄,脉细弱。以上述经验方治疗。另用牛黄醒消丸1支,分次吞服。原方加减服至1989年3月,咳嗽停,胸部疼痛止,腰部仍痛,一度曾有的低热也消退,患者生活能自理。

1989年4月开始,病情反复,咳嗽疼痛又起,伴有发热,经检查第2、3、5、7、8胸椎及腰椎、右侧肩胛部骨质破坏,疼痛不止,开始使用盐酸哌替啶等止痛剂。处方:生晒参12g,生黄芪50g,炙山甲20g,炙鳖甲20g,三棱15g,莪术18g,败酱草24g,红藤30g,汉防己20g,巴戟天15g,熟地黄30g,丹参24g,延胡索30g,细辛2g,淫羊藿15g,黄芩30g。牛黄醒消丸1支。此方加减服至1989年7月,病情开始好转,疼痛减轻,胃纳好转,可出去散步,自行来诊。

1990年2月复诊:腰、胸椎、肋骨疼痛均消失,胸骨前隆起肿块消失,右侧肩胛部略有隐痛,生活能自理,每日上下午各进行2小时行走煅炼。经治疗,患者生存期延长达3年有余。

〔裘沛然医案[J].中医文献杂志,2002(1):44-46〕


验方_颜德馨
验方_颜德馨
验方_邓铁涛
验方_朱良春
失眠验方_何任
失眠验方_张灿玾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