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黄芪20g,绞股蓝20g,太子参15g,炒白芍15g,山药15g,黄精15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焦麦芽15g,紫丹参15g,当归15g,无花果15g,川芎9g。
【功效】益气养血,同正和营。
【主治】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属气血亏虚者。症见手术刀口边缘疼痛,日渐消痩,面色萎黄,神困肢软,纳呆,夜寐不安,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李老认为,乳腺癌患者屡经手术,放疗必定耗伤正气,故投益气养血、固正和营之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特别是癌症,扶正尤为重要,方中所选黄芪、当归、山药、黄精、太子参、绞股蓝、无花果等能益气补血,且防癌作用颇佳;川芎行气;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健脾。待症状减轻,可在此方基础上加用半枝莲15g,半边莲15g,二药相伍,清热解毒之力尤M,亦有抗癌作用。对于神倦乏力甚者,去丹参,加玉竹12g,鸡血藤15g,大血藤15g以养阴补血,另增刺五加以益气扶正。李老处方用药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应用合理,疗效满意。
【验案】患者,女,47岁,1988年3月5日初诊。罹患左乳腺癌,于1987年10月9日行根治术,术后放疗3个月,半年后又发现左腋下有棋子般大小肿块,经检查确诊为乳腺癌转移,遂行第2次手术。现症见:刀口边缘疼痛,形容日渐消瘦,肤黄樵悴,神困肢软,纳呆,夜寐不安,精神焦虑,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处以上述经验方治之。
二诊:疼痛减轻,纳食渐增,此为佳象,嘱其放松心情,怡养性情,庶可根治。于原方加半枝莲15g,半边莲15g清热解毒。
三诊:心胸稍安,肤色转润,但神倦乏力,正气尚未痊复,再宗前法加减。去丹参,加肥玉竹12g,鸡血藤15g,活血藤15g,以养阴补血,另增刺五加以益气扶正。
四诊:叠进前法,颇合病机。刀口边缘疼痛止,精神渐复,胃纳亦旺,腻苔已除。近日复感外邪,鼻塞,咳嗽,恶寒发热,大便解而复秘。此正馁邪袭,液耗肠燥之故。宗前法增扶正润肠之品图之。去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黄精,加何首乌15g,全瓜蒌12g。另增服感冒退热冲剂以祛邪。
五诊:乳癌手术后调治5个月有余,趋于疫愈。血常规检查大致正常。因体质素弱,易觉疲乏,继续服药调理。
〔李艳.李济仁医论医验选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64〕
高血压验方_邓铁涛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方和谦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方和谦
慢性胃炎验方_邓铁涛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验方_邓铁涛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朱良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