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口涎时下不可收持,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神情呆滞,耳目失聪,头昏乏力,腰膝酸软,夜间尿频或尿后余沥不尽,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本型乃年老或久病,脾肾气衰,津液失摄而上溢所致。本型和上型均属虚证,多见于年老体弱之人,但本型脾肾二脏皆病,以气虚失摄为特征,上型病在脾胃,以阳虚不化为特征。
因此,本型必兼脾肾两脏气虚的表现,如气短懒言,神疲神呆,食少乏力,腰膝酸软,尿频、遗尿或尿后余沥不尽,耳目失聪等;上型以中焦虚寒症状为主,如食少腹胀,脘腹冷痛,畏寒肢冷,尿清便溏等。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虚证,阴证。病机:脾肾气虚,津液失摄,涎唾外溢。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摄涎。
脾主涎,开窍于口,肾主唾,化气行津,脾肾气虚,津液失摄而涎唾外溢,故补益脾肾之气,则津液固摄,涎唾渐收。
【方剂】以加味肾气丸为主方:
【组成】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桂枝9g,制附子9g,党参12g,黄芪12g,益智仁10g,五味子6g。
水煎服。
方中党参、黄芪健脾肾以补元气,为主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益肾脾之阴,桂枝、附子壮肾阳以促肾气,并为辅药;茯苓、泽泻、牡丹皮清利脾肾浊邪,补中寓泻,为佐药;五味子温肾敛津,益智仁温中摄涎,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药。
****验方成药
天麻12g,胆南星、石菖蒲、远志各10g,制半夏、僵蚕各9g,茯苓20g,全蝎6g,竹沥20ml(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风痰阻络型。
牛黄口疮散:牛黄3g,青黛、朱砂、冰片、玄明粉各10g,煅硼砂30g,珍珠母5g,共为细末,吹人口中溃烂处。适用于脾胃积热型。
香砂六君子丸,口月艮,每次9g,每日2-3次。适用于脾胃虚寒型。
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9g,每日2次。适用于肾气虚型。
针灸疗法
体针:取地仓、承浆、合谷、中脘、足三里、丰隆等穴,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耳针:取皮质下、脑点、脾、胃、肾、神门等穴,每次3-5-
穴,可用针刺或王不留行子贴压法。
&&&&
复杂性尿路感染验方_张炳厚
不孕症验方_宗修英
不孕症验方_宗修英
卵巢早衰验方_柴松岩
性早熟验方_柴松岩
验方_柴松岩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