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李某,男,时年31岁,2019年6月9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始反复出现痛胀不适。曾在外院查胃镜示“慢性胃炎伴胃糜烂”,经治疗有所好转。近1个月腹胀加重,伴气不顺,心情不佳。无呕吐,无黑便,无腹泻。大小便均基本正常。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腹胀2年余,加重1个月余。
刻下见:诉腹胀,胃纳不佳,气不顺,偶有嗳气,精神可,气色正常。语音有力。舌体胖有齿痕,质暗,苔白腻,脉弦滑。
体征及辅助检查:腹部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
既往史:无特殊。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痞病(肝脾不和)。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辨证分析:患者常由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饮食失调,劳倦伤脾,肝脾两脏可相互影响,若肝失疏泄,则致脾失健运者,称木横侮土,若脾失健运,气滞湿阻,而影响肝气疏泄者,则称为土壅侮木。此患者常有气不顺、心情不佳,致腹胀不适、纳差、嗳气等症,此为脾失健运之象。治疗宜疏肝健脾,方用四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
治法:疏肝健脾。
处方:
茯苓15克、甘草10克、白术15克、砂仁5克、藿香15克、香附10克、佛手15克、乌药10克、柴胡15克、厚朴10克、苍术10克,6剂,免煎颗粒,冲服。
医嘱:1、饮食有节,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酸辣食品,不饮酒;2、调节情志,避免生气、郁闷;3、起居有时,避免熬夜、久卧、久坐,不吸烟;4、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随诊过程】
复诊:
患者服上方6剂,复诊,诉症状明显好转,不再有嗳气症状,腹胀明显减轻,舌苔转薄,继续原方使用,1个月后诸症消失。
按语:
慢性胃炎易出现肝脾不和证,治疗上,宜健脾、疏肝,不能偏废,可适当加祛湿中药。用药不宜过多,以免增加脾胃负担。
(本案编者:罗仁、李晓文)
验方_李玉奇
肝硬化腹水验方_李玉奇
肝硬化验方_李玉奇
肝硬化腹水验方_李玉奇
肝硬化腹水验方_李振华
腹部膨大验方_李振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