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

【基本资料】

杨某,女,时年51岁,2013年3月6日初诊。

发病过程:2周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涕、喷嚏,微咳,服“康泰克”、“头孢”类抗生素及多种清热解毒中成药,鼻塞、流涕之症减轻,现咳嗽较多,有少许白痰,伴纳差,恶心,头晕,乏力,口苦或口淡,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弦细。

【首诊证候】

主诉:咳嗽2周。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外感咳嗽。

辨证:气虚感寒

治法:治宜益气健脾、解表散寒。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20g,当归15g,党参15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0g,白术15g,炙甘草10g,淡豆豉20g,茯苓15g,麦芽20g,鸡内金20g。

服4剂后,自觉神清气爽,咳嗽即止,头晕乏力等症明显减轻,食纳改善。

按语:

外感咳嗽,起手则用补中益气汤,具有解表作用的药物仅有淡豆豉、柴胡,且柴胡在此方主要作用是升阳,而非解表,是否会闭门留寇?其实张仲景《伤寒论.桂枝人参汤已给出了答案:“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本病外感寒邪之后,清热药服用过多,损伤脾胃,损伤正气,正是“外证未除而数下之”,彼则用人参汤(即理中汤)温中益气健脾,桂枝解表;此则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淡豆豉解表,方虽不同,其理则一。表解里和,诸症自除。

刘主任认为,补中益气汤药性升散,不加祛邪药,本身亦有涌邪外出的作用。如王旭高所云“补中益气汤原为外感中有内伤一种者设,所以补伤之未及,非补虚方也。今人于外感中毫不敢用,而于内伤辄任意用之,则失东垣之遗意矣。虽曰补气而非发汗,然实有不散而散之意。故于劳倦感寒,或……则最所宜也”。故外感咳嗽初起亦可用之。

(本案编写:张李兴)


贲门癌验方_刘嘉湘
肺腺癌术后骨转移IV期验方_刘嘉湘
多发性骨髓瘤验方_刘嘉湘
闭经验方_柴嵩岩
闭经验方_柴嵩岩
头痛验方_伍炳彩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