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时年34岁,2017年12月7号就诊。诉腹痛、腹泻2天。患者2天前饮食不节后出现腹痛、伴有腹泻,伴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8℃,自服药物布洛芬,体温降至37℃,患者仍腹痛、腹泻,遂来院就诊,急查下腹CT:疑似阑尾炎。
刻见:腹痛、以右下腹疼痛为主,腹泻,日行大便2~3次,质稀,口苦,低热,体温37℃,伴有恶心,纳少,寐欠佳,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诊断:(浊毒内蕴型)腹痛病(西医称为急性阑尾炎)。
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遂暂给予抗感染、补液等治疗,配合中药汤剂口服。
治则:清热化浊,解毒消痈。
方剂:大柴胡汤加减。
方药:柴胡10g,黄芩10g,黄连9g,法半夏9g,枳壳10g,赤、白芍各10g,生姜4片,大黄6g,当归12g,炒薏苡仁15g,秦皮12g,马齿苋10g,败酱草10g,丹皮10g,茯苓15g,炒白术15g。服药1剂后,患者大便解下秽物甚多,3剂后,腹痛明显减轻,大便基本成形,体温正常。效不更方,原方加减续服7剂,病情趋于稳定。
按:急性阑尾炎属中医学“肠痈、腹痛、痢疾、肠风”范畴,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辨证多属里、实、热证。各种原因导致浊毒内蕴肠腑,进一步影响脾胃气机升降,气机阻滞则腹痛;湿浊下注大肠,传导功能失司,而致泄泻;浊毒与气血胶结,伤及肠壁脉络,使之气血瘀滞,血败肉腐,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密切相关,肝郁、脾弱为本,以浊毒、瘀为标。因此,治疗当以清热化浊,解毒消痈。阑尾炎疼痛部位位于右少腹,乃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所循行之处,故从少阳、阳明并治,用大柴胡汤加减以和解少阳、通下阳明,祛除浊毒瘀血,肠道得清。该患者以腹痛、腹泻为主症,下利而反用下法,正是“通因通下”的反治之法。大柴胡汤清利肝胆之郁热、通泄阳明之留邪,使肠内浊邪腐毒有所出路,胃肠之气利,则下利自止。临证时,不能拘泥于阳明腑实,而忽视了大柴胡汤治疗下利病证的作用。
综上所述,根据异病同治的理论,临床运用大柴胡汤,需谨记少阳兼阳明里实的病机,同时掌握大柴胡汤的主症:1、往来寒热;2、心下急或心下痞硬;3、呕不止;4、多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5、脉多弦滑而数,苔多黄腻。正所谓“有是证,用是药”。李教授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精准用方,提高了临床疗效。
口腔溃疡验方_高忠英
口腔溃疡验方_高忠英
咳嗽验方_高忠英
咳嗽验方_高忠英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高忠英
验方_高忠英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