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利尿
【性味归经】
性味:蝼蛄味咸,性寒。
归经: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蝼蛄有利水消肿,通淋。
【用法参考】
1、 水肿证。蝼蛄性善下行,具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并有通利大便之功。多用于头面浮肿,大腹 水肿,小便不利之实证,单用有效,也可配其他药用。如(《普济方》)半边散,以蝼蛄烘用,与 大戟、 芫花、 甘遂、 大黄为末,用 淡竹叶、 天门冬煎汤送服。
2、淋证 。蝼蛄利尿以通淋,可治淋证 。尤宜于石淋作痛,如(《本草图经》)以之配 盐,烘干为末,酒送服。
【注意事项】
蝼蛄下行,通利之功较强,气虚体弱者及孕妇忌用。
【用量参考】
煎服,6~9g。研末服,每次3~5g。外用适量。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中药蛄粉混悬液灌胃,对家兔不能证实其利尿作用。用蝼蛄粉末长期喂兔和小鼠,未见中毒现象。
【化学成分】
非洲蝼蛄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含谷氨酸最多、其次是丙氨酸、亮氨酸、 天冬氨酸。
【临床研究】
据报道,将蝼蛄放入蛋中,用纸浸湿包8层后,入电烤箱烤,熟后弃纸壳,热食,治疗小儿急性肾炎,有良效(浙江中医杂志,1994,4:162)。干蝼蛄研末,温开水送服,治疗产后尿潴留,有效(江苏中医,1997,7:13)。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