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驱虫杀虫
【中药毒性】
有大毒,
【性味归经】
性味:升药味辛,性热。有大毒。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升药有攻毒,化腐。
拔毒去腐,用于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难生。升药拔毒化腐排脓效良,为外科要药。常配煅 石膏研末外用。若溃疡后期,脓毒较轻,疮口不敛者,煅 石膏与升药之比为9:1,称九一丹,以拔毒生肌;若溃疡中期,脓毒较盛者,煅 石膏与升药之比为1:1,称五五丹,其拔毒排脓力较强;治痈疽初溃,脓毒盛,腐肉不去者,煅 石膏与升药之比为1:9,称九转丹,其拔毒化腐排脓力最强。
【药理作用】
升药主含氧化汞,另含少量硝酸汞。其溶液体外对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 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与多粘菌素E相似。
1、升药主要含氧化汞,另含少量硝酸汞。氧化汞与组织接触后,逐渐为组织蛋白质及 盐类所溶解,经常游离出微量汞离子,汞离子有杀菌作用;升药溶液对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硝酸汞溶于水,生成的酸 性溶液具有腐蚀性,可使病变组织与药物接触面的蛋白凝固坏死,逐渐与健康组织分离而后脱落,起到去腐作用;氧化汞对组织的刺激性较低,通过对组织温和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毛细血管内血循环,增加局部免疫体的渗出,又能加强局部营养,帮助炎性产物的吸收,可促进机体组织的再生和伤口愈合。
2、升药不能称为红升丹。红升丹是另一种丹药,系以水银、火硝、明矾、 雄黄(不同文献所载处方药味不完全相同,但一般都有这四味药)等五六味药为原料升炼成的。红升丹亦主要含氧化汞,也含少量的硝酸汞,但另外还含三氧化二砷。红升丹的毒性与腐蚀性均在升药之上。
3、升药的中毒表现参见轻粉参考资料。
【用法参考】
用于疮疡、烫伤、创伤、脱疽、臁疮、褥疮等外科疾病的溃疡初期,脓栓未落,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者。升药外用,长于攻疮毒,并可使与药物接触的病变组织凝固坏死,逐渐与健康组织分离而收祛腐之效。为中医外科提脓祛腐的主药。《疡科纲要》云:“一切溃疡皆可通用,拔毒提脓最为应验。”升药在中医外科临床上使用频率极高,涉及的处方不胜枚举。因升药纯品刺激性、腐蚀性较强,故临床较少使用纯品。通常根据溃疡面脓腐的多少,加入适量收湿敛疮的煅 石膏粉作为赋型剂,制成不同浓度的升药制剂应用。煅 石膏与升药的用量比为9:1者,即《医宗金鉴》九一丹;为8:2者,即《外伤科学》八二丹;为7:3者,即《中医外科学讲义》七三丹;为1:1者,即《外伤科学》五五丹;为1:9者,习称九转丹:这几种升药制剂的拔毒去腐之力依次递增。另外,低浓度的升药只具温和的防腐和刺激作用,通过其对疡面的刺激,可促进局部血循环,使疡面红活,从而促进肉芽生长而收生肌之效。临床可根据病情的需要选用相应的制剂。用时可将药粉撒于患处,或将药粉粘附棉纸上,制成药捻插入脓腔中。亦可随证 配伍。
此外,升药外用,有较强的攻毒防腐之效。临床还广泛用于湿疹、黄水疮、癣、梅毒、阴蚀(女阴溃疡)、发际疮、粉刺(痤疮)等皮肤疾患。一般亦不用纯品,宜随证 配伍。
【注意事项】
升药有毒,只可外用,不可内服,外用亦不可大量持续使用。升药拔毒化腐作用强烈,故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用量参考】
外用适量,不用纯品,多与煅 石膏 配伍研末用。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