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泽泻散(《伤寒论》)

牡蛎泽泻散方

组成

牡蛎15、泽泻10、蜀漆(暖水洗去腥)5、海藻(洗去盐)10、栝楼根10、商陆根5、葶苈子5。

用法

以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饮服2克,小便利,止后服。

方解

牡蛎、栝楼根润燥止渴,余皆逐水利尿之品,故此治水肿、渴而小便不利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395条: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解析:伤寒病愈后,若其人从腰以下有水肿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临证思考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17条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本方为一利尿药,故亦治腰以下肿,不过本方并不是所有腰以下肿的特效药,须适证用之乃验。又服法说明“有小便利,止后服”,即不可多服、久服。

辨证要点

浮肿、小便不利而口渴者。牡蛎泽泻散《伤寒论》

组成

牡蛎(先煎)30克 泽泻葶苈子(熬)、栝蒌根各10克 蜀漆(暖水洗去腥)、商陆海藻(洗去咸)各6克

功用

软坚化痰,逐水消肿。主治痰湿凝结,气化失常所致的腰以下浮肿、或胸腹积水、胁下痞坚、胸满气喘、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脉沉实有力者。

配伍

牡蛎咸而微寒,既能软坚散结,又可化痰消核,用治痰湿凝结之胁下痞坚;泽泻甘寒,利水退肿,用治气化失常之尿少水肿,二药相伍,既能化痰逐水,又能分利湿热,为方中主药;蜀漆经暖水洗而去腥之后,可减去涌吐之力而取其劫痰之效,配伍牡蛎、海藻则化痰软坚,主治胁下痞坚;商陆苦寒,其性下行,既能利水,又能通便;葶苈子既能祛痰定喘以治胸满气喘,又能泻肺利水以治胸腹积水,同时,得泽泻、商陆之配伍,可使痰湿从小便而去;栝蒌根清肺化痰,兼能养胃生津,使之利水而不伤阴。

运用

1.本方为水肿之实证而设。脾虚不运,或肾虚不能制水之水肿,则非本方所宜。2.本方尚能截疟,清热利湿。对于疟母,症见胁下结块、扪之有形、脘腹不舒、泛吐痰涎、小便短黄、苔黄腻、脉弦滑属于久疟不愈,痰热凝聚者,亦可用本方治之。此时,可去商陆,加鳖甲以助牡蛎之化痰软坚。3.肝硬化腹水、胸腔积液、肾性水肿等属于痰湿凝结,气化失常者,亦可用本方治之。


顺气归脾丸(《中医外科》)
人参归脾丸(《济生方》)
地黄饮子(《医宗金鉴》)
炙甘草汤(《伤寒论》)
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一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