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归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为补益剂。具有壮水之主,培左肾之元阴之功效。主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痠腿软,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之证。
名称
左归丸
出处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分类
补益剂
功用
壮水之主,培左肾之元阴
主治
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痠腿软,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之证
目录
歌诀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义配伍特点运用加减化裁使用注意化裁方之间的鉴别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组成
大怀熟八两(24g)、山药(炒)四两(12g)、枸杞四两(12g)、山茱萸肉四两(12g)、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精滑者不用)(9g)、菟丝子(制)四两(12g)、鹿胶(敲碎,炒珠)四两(12g)、龟胶(切碎,炒珠)四两(无火者不必用)(12g)。
用法用量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
功用
壮水之主,培左肾之元阴。
主治
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痠腿软,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之证。
方义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肾益精;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鹿龟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其中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意在“阳中求阴";菟丝子性平补肾。以上为补肾药组。佐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活血,既补肾又兼补肝脾。
配伍特点
运用
本方临床主要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老年性痴呆、慢性肾炎、腰肌劳损、不孕症等辨证属真阴亏损者。
加减化裁
如真阴失守,虚火上炎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于本方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三两,麦冬三两;如火烁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三两;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三两;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三两,如大便燥结,去菟丝,加肉苁蓉三两;如气虚者加人参三四两;如血虚微滞,加当归四两;如腰膝痠痛,加杜仲三两(盐水炒用);如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加破故纸三两(去心),莲肉、胡桃肉各四两,龟胶不必用。
使用注意
本方多阴柔滋腻之品,易滞脾碍胃,故脾虚便溏者慎用;长期服用,宜配醒脾助运之品。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六味地黄丸与左归丸的区别: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适用于阴虚内热证;左归丸纯甘壮水,纯补无泻,适用于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左归是育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
重要文献摘要
1、《何氏虚劳心传》:以纯补犹嫌不足,若加苓、泽渗利,未免减去补力,奏功为难,故群队补阴药中更加龟、鹿二胶,取其为血气之属,补之效捷尔。
2、《方剂学》:方中重用熟地滋肾以填真阴;枸杞益精明目;山茱萸涩精敛汗;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胶偏于补阳,龟胶偏于滋肾,两胶合力,沟通任督二脉,益精填髓,有补阴中包涵“阳中求阴”之义。菟丝子配牛膝,强腰膝,健筋骨,山药滋益脾肾。共收滋肾填阴,育阴潜阳之效。
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
夺命散(《证治准绳》)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催生饮(《济阴纲目》)
抵圣汤(《妇人良方大全》)
下瘀血汤(《金匮要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