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汤方
Decoction of Inulae and Haematitum
(from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组成
旋覆花10克(包),人参6克,生姜15克,代赭石3克,炙甘草10克,半夏15克,大枣4枚。
用法
水煎温服。歌诀:旋覆代赭枣生姜,半夏人参甘草藏,安中降逆除噫气,呕哕噎膈用无妨。
方解
旋覆花温中健胃而下结气,代赭石镇虚逆,半夏、生姜降饮逆,人参、甘草、大枣安中养正,故此治胃虚有饮而有诸呕逆症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解析:伤寒经过发汗或攻下等法治疗,伤寒证虽解,但胃气大虚,故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是说服其他药而噫气还不除,宜以旋覆代赭汤主之。
临证思考
胃虚极,客气结于心下,大便不通,气逆不降者,不限于噫气一症,呕哕噎膈诸症本方亦有良效。但心下不痞硬者,用之则不验。常以本方加乌贼骨,治十二指肠溃疡心下痞硬、疼痛、噫气而大便秘者亦验,读者试之。
辨证要点
心下痞、噫气呕逆者。
验案
白某,男性,48岁,病历号17044,1965年1月17日初诊。胃脘痛胀、心下堵闷已3年,经检查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经多治不效。据现症有噫气呕吐、口干不思饮,苔白腻,脉沉弦细,知为胃虚有饮,故以益胃化饮治之,与旋覆代赭汤加味:旋覆花10克(包),生赭石10克,党参10克,生姜15克,炙甘草6克,半夏15克,大枣4枚,乌贼骨15克,川贝母10克。结果:服三剂知,六剂诸症减轻。旋覆代赭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旋复花 代赭石 半夏各(9) 人参 甘草各(6) 生姜(10) 枣四枚用法:水煎服。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中。主治:妊娠恶阻,消化道溃疡,美尼尔氏眩晕,咽神经官能症,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组成
旋覆花(包)、党参、半夏(制)各10克 生姜、代赭石(先煎)各15克 甘草(炙) 6克 大枣4枚
功用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致的噫气频作、胃脘痞鞕、舌苔白滑、脉弦而虚者。
配伍
党参补气益胃,以治其虚,但不能作为主药,原因是本方证以噫气频作为主证,以胃气上逆为主因。旋覆花体轻而性降,降气消痰,代赭石质重而降,平肝降逆,两药相配,可治胃气上逆;半夏消痰降逆,消痞散满;生姜配合半夏降逆止呕;至于甘草、大枣之用,意在助党参以健脾益胃,但草、枣甘壅,对于胃气上逆之噫气,恐无深意。叶天土用旋覆代赭汤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于胃之噫气不除,将甘草、大枣弃之不用,恐即此意。
运用
1.呕吐、吐涎沫、苔白滑属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者,亦可用本方治之。此时可去甘草、大枣,加砂仁以理气止呕。2.本方尚有平肝降逆,和胃祛痰之效。对于肝风内动,痰浊内阻,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卧床不起、起则晕倒、苔白腻等,可用本方去甘草、大枣,加僵蚕、胆南星以化痰熄风。3.本方证属胃气虚弱,因此,代赭石之用量宜轻(15克左右),以免呆胃。但生姜用量宜重(15克左右),乃取其和胃、化痰、止呕等功效。4.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等见有嗳气、呕吐或眩晕属胃虚痰阻或风痰上扰者,可用本方治之。
大败毒汤(《中医皮肤科》)
温清饮(《和汉医药学会志》)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清热泻脾散(《医宗金鉴》)
升麻消毒饮(《医宗金鉴》)
清脾散(《审视瑶函》)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