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葛根汤同名方剂约有15首,常用方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记载者。
组成
功效
具有解肌透疹
主治
麻疹初起。
本方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起,疹点尚未发出或疹点虽已发出,但尚未完全出齐,并伴有发热恶风,口渴,舌红苔干,脉浮数等症的一首常用方剂[1]。
该方剂对麻疹、水痘、单纯疱疹等疾病的病原可能有直接杀灭或抑制作用,对上述疾病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致的循环障碍通过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抗缺氧作用而得到好转,对上述病原所致的免疫抑制可通过该方剂的免疫调节而获得恢复,因而该方剂对麻疹等疾病有效。
别名
平血饮
处方
制法
上药为粗末[6]。
上为粗末[6]。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之升麻葛根汤功能辛凉解肌,透疹解毒[6]。
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或未发[6]。
近代常用治麻疹、风疹、疱疹、感冒、肺炎等温疫热毒诸症[6]。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之升麻葛根汤具有辛凉疏表,解肌透疹[6]。主治麻疹初起[6]。症见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感受时气温疫,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6]。
疮疹初发未发;阳明下痢;及牙痛、腮肿、喉痛。大人、小儿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已发及未发。寒喧不时,人多疾疫,乍暖脱衣,及暴热之次,忽变阴寒,身体疼痛,头重如石。遍身生疮,脓血脊胀,极痛且痒。脾脏发咳,咳而右胁下痛,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目上下皮肿而硬者。烂喉丹痧初起,头胀恶寒,肌肤红热,喉间结痹,肿痛腐烂,致身发斑疹隐隐。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水煎,不拘时服。
每服9克,用水45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以病去身凉为度。小儿量力服之。
每服三钱,用水一盏半,煎取一中盏,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一日二三次[6]。以病气去,身凉为度[6]
方解
方中葛根清热解肌透疹;升麻升阳透表;芍药和营泄热;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则解肌透疹,和营解毒[6]。
麻疹是小儿既有肺胃蕴热,又复感麻毒时疫而发[6]。麻疹初起,疹发不出或发而不透,当因势利导,透疹泄毒,故治宜辛凉解肌,透疹解毒[6]。方中升麻味辛甘而性寒,善于解肌透疹,清热解毒;葛根味辛甘而性凉,善于解肌透疹,清热生津,二者相伍,既能清解肺胃蕴热,又能透散麻毒时疫,共为君药[6]。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清解血络热毒,为臣药[6]。炙甘草益气解毒,又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6]。诸药相伍,共奏解肌透疹之效[6]。
本方原治痘疹,今多用于麻疹初起[6]。麻为阳毒,以透为顺,若外泄郁表,肺气失宣,疹毒郁而不得畅发,抑制麻疹不出或发而不透,身热恶风,头痛肢疼,咳嗽,脉浮数;风邪疹毒上攻则目赤流泪;热灼津伤则口渴,舌红苔干[6]。恰当辛凉解肌,透疹解毒[6]。方中升麻入肺胃经,味辛甘性寒,解肌透疹,为君药[6]。葛根入胃经,味辛甘性凉,解肌发表,生津除热,为臣药[6]。芍药和营泄热为佐[6]。炙甘草既可配芍药增强益阴之力,又可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6]。四药配伍,共奏疏风解肌,透疹解毒之功[6]。
运用
本方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起,疹点尚未发出或疹点虽已发出,但尚未完全出齐,并伴有发热恶风,口渴,舌红苔干,脉浮数等症的一首常用方剂[6]。
加减法:若疹出不畅者,加荆芥、薄荷、蝉衣、牛蒡子以增强透疹之力;咽喉肿痛者,加桔梗、马勃、玄参以清热利咽;目赤甚者,加菊花、连翘疏散风热[6]。
医案:
(1)阳明热毒:丁会成,年四十余。春季右腿正面忽痛麻。诊之,右三部洪数五、六至,问口渴?曰:是也。升麻葛根汤二贴而愈。
(2)头面湿疹:曹某某,女,成,脉细弦,舌红有白苔,颜面部发生疣状物甚多,先发于前额,近来向面部扩展,无痛无痒。证属湿邪郁于肌肤不化,拟健脾化湿为治:升麻、白芷、生甘草各5g,焙干葛、地肤子各10g,赤芍6g,苡仁30g,服二剂后基本痊愈。
使用注意:
若麻疹已完全出透以及由于疹毒内陷而出现了咳嗽、气喘、呼吸急促者,不宜用之[6]。伤寒未入阳明者勿服,恐反引表邪入阳明也。
现代适应证
适应证:常用以治疗麻疹初起,疹发不透以及单纯疱疹、水痘等病符合上述证治要点者。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及个别密切接触者传播的一种传染病。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在此处繁殖,同时少量病毒入血形成全身性病毒血症。之后病毒在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跃复制后,大量病毒在此人血引起全身广泛损害,麻疹病毒直接侵入T淋巴细胞并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在麻疹病程中及以后一过性的免疫抑制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细胞免疫损伤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又可继发细菌感染,全身淋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浆渗出,红细胞相对增多而形成麻疹淡红色斑丘疹,疹退后,表皮细胞坏死、角化形成脱屑,肺间质发炎形成巨细胞性肺炎,脑脊髓初期可有充血、水肿,少数后期形成脱髓鞘改变,形成亚急性硬化全脑炎。免疫反应可造成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皮肤黏膜出疹性损伤,也可造成肺间质损伤及脑的损伤而致麻疹性脑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口腔黏膜Koplik斑。
水痘
水痘是人类疱疹病毒3型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的一种传染病。病毒首先在呼吸道黏膜细胞内增殖,2~3天后形成病毒血症,引起器官病变,主要损害皮肤,偶及内脏,皮肤病变只限于棘状细胞层,呈退行性变和水肿。由于细胞裂解、液化和组织液的渗出形成水疱,黏膜病变与皮疹类似,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受抑制者可发生全身播散性水痘,病变可累及及多个器官,受累器官发生局灶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并发脑炎者,可有脑水肿、充血和点状出血。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病毒疱疹感染引起的人类常见病。单纯疱疹病毒先侵犯皮肤、黏膜,在局部繁殖引起病变,随后病毒沿所支配的感觉神经轴索逆行至神经节内的神经元潜伏,此即原发感染,之后由于外因及内在环境的改变,病毒重新活化,经神经轴索运行至神经末梢支配部位,侵犯局部细胞产生复发性感染。其典型病理改变是皮肤上形成水疱,而黏膜出现表浅溃疡。临床上有皮肤、黏膜病变,急性疱疹性龈口炎,复发性口腔炎及唇疱疹,疱疹样湿疹,眼部感染,生殖器疱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围产期感染等。
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升麻体外实验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绿升麻体外实验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及红色表皮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升麻有抗病毒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麻疹、带状疱疹、流感有效;兴安升麻总皂苷对猴免疫缺陷病毒有抑制作用。佐药芍药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以及上述各类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芍药所含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有抗病毒活性。甘草除对上述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幽门螺旋杆菌、阿米巴原虫及阴道滴虫有抑杀作用;甘草所含的甘草酸类化合物通过对多种病毒颗粒的直接作用和诱生干扰素,增强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等活化宿主免疫功能的间接作用而发挥广谱抗病毒作用;甘草多糖对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酸抗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能力较强;甘草酸单胺可灭活HIV;甘草甜素除对上诉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热水提取物有抑杀华支睾吸虫作用。
抗炎、抗氧化、抗过敏作用
君药升麻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所含异阿魏酸能抑制炎性水肿,缩小溃疡面而且含抗氧化物质;升麻水提取物抑制透明质酸的活性,抑制被动皮肤变态反应,并能抑制组胺或5-HT等引起的皮肤、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发挥抗过敏作用。臣药葛根所含大豆黄酮能拮抗组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葛根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抗Ⅰ型过敏反应作用,可消除因过剩抗原致敏而诱发的免疫耐受,并可促使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性免疫功能反应性恢复;葛根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提高血清、肝、脑组织的SOD活性,降低MDA、LPO含量以及脂褐素含量。芍药对多种实验性非特异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有效地抑制炎性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和肉芽组织增生;同时白芍总苷还能降低MDA、LPO、NO、TNF水平,增强SOD及GHS-Px活性,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可抑制IL-1及PGE2过度分泌。甘草的抗炎作用不仅表现在其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还表现在能抑制纤溶酶系统的活化,降低血清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促进作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的亢进;甘草的抗过敏作用是由甘草酸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实现的,同时甘草Lx对小鼠过敏性休克具有保护性效应。
解热、降温、镇痛作用
君药升麻提取物主要成分是异阿魏酸,具有明显的解热、降温及镇痛作用,其所含齿阿米醇亦有镇痛作用;升麻水煎剂还有抗惊厥及镇静作用。臣药葛根水浸液具有明显的解热、降温作用,其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芍药所含的芍药总苷则通过增敏脑内H1受体而发生降温作用,并通过对高级中枢的作用而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甘草本身具有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故而可解热、降温,甘草FM100不仅具有镇静、镇痛作用,而且甘草中所含FM100及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罂粟碱样特异性解痉能力,故而可解除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所致肠痉挛,故对腹痛有治疗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君药升麻所含升麻酸及蜂菜酸有抑制Ga2+内流作用,有抑制心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抑制胆固醇形成的作用。臣药葛根同样具有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脏供血,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脏缺血,对缺血性心肌及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二者还能降低心肌氧耗量,减少心肌乳酸生成;保护心肌超微结构,改善微循环,减少TXA2生成,葛根素大豆苷元能降低血浆肾素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减少儿茶酚胺含量,同时具有受体体断作用,故而可降血压,改善微循环;葛根汤抑制血小板聚集,拮抗血栓的形成,葛根素可使动脉内壁的胶原纤维含量相对减少,有利于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同时具有显著抗缺氧和抗氧化功能;其总黄酮还能增加脑血流量;葛根素可影响心肌细胞膜对K+、Na+、Ca2+的通透性,降低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具有明显地抗心律失常作用。白芍水提取物可显著延长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缺氧的存活时间,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这与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作用位点完全一致,故二者可产生协同作用;白芍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小板湿重,抑制血小板形成;降低整体氧耗,有抗氧化及氧化损伤的作用。使药甘草多种提取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甘草次酸有血管紧张素ⅡAT样作用,并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的范围;甘草还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君药升麻所含三萜类化合物能增强淋巴细胞活性,对PHA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升麻苷可抑制核苷运转,因而对淋巴细胞活化有抑制作用,同时升麻提取物能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葛根能明显增强小鼠肝、脾巨噬细胞对炭粒的摄取功能,对各种粒细胞中cAMP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上升。葛根水溶性部分可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葛根水煎剂可提高SRBC抗体和卵清抗体生成水平。芍药总苷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体内及体外试验均表明其对T细胞功能呈功能和浓度依赖性双相调节作用,可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调节细胞的诱导,同时对体液免疫也呈双相调节作用;白芍水煎剂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对网状内皮系统有激活效果。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酸能提高小鼠NK细胞的活性,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及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组胺释放,还能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次酸钠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二胺能提高血清INF-α水平,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生成,防治青霉素过敏性休克;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各家论述
1.《古今名医方论》(柯韵伯):升麻、葛根提胃脘之阳,散肌肉之浮热;芍药、甘草泻肝胆之火,以解胃腑之实热,有汗则发,无汗则止。葛根禀性甘凉,可以散表实,协升麻以上升,则使清阳达上,而浊阴降下可知。芍药收敛阴精,甘草缓急和里,则下利自止可知。治里仍用表药者,以表实下利,而非里实故也。痘疹自里达表,出于少阴而发于太阳,初起则内外皆热,故亦宜于凉散耳!
2.《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阳明多气多血,寒邪伤人,则血气之壅滞,辛能达表,轻可去实,故以升葛辛轻之品,发散阳明表邪。阳邪盛则阴气虚,故用芍药敛阴和血,又用甘草调其卫气也。升麻、甘草升阳解毒,故又治时疫。
3.《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葛根清热解肌透疹;升麻升阳透表;芍药和营泄热;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则解肌透疹,和营解毒。
理中汤(《伤寒论》)合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合益胃汤(《脾胃论》)
黛蛤散(《医说》)合清金化痰汤(《统皆方》)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保元汤加味(《博爱心鉴》)
温经汤加减(《金匮要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