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附子汤(《金匮要略》)

白术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匾要略》卷上。

功效

具有温阳通经,祛风除湿。

主治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歌诀

白术附子汤除痹,生姜大枣甘草炙;风寒湿痹重在湿,助阳除湿微汗知。

组成

白术二两(6g),附子(炮,去皮)一枚半(10g),甘草(炙)一两(3g),生姜(切)一两半(4.5g),大枣六枚。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五味,以水三升(1200ml),煮取一升(400ml),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功用

温阳通经,祛风除湿。

主治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方义

附子可以温中,生姜能够散寒蠲饮降逆,白术、炙甘草大枣则健脾和中,因此本方还具有很好的温中健脾降逆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恶阻,如同时兼有表阳虚恶寒者,则更为合拍。

配伍特点

方用辛温散寒的生姜附子,配以化湿祛风的白术,为其配伍特点。

运用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身痛,临床应以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为其辩证要点。现代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又用于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各种风湿痹痛病证。

加减化裁

如见恶寒疼痛甚者,可加制川乌草乌;伴发热者,加石膏知母忍冬藤;体虚者加党参黄芪、熟地;病久入络者,加红花地龙赤芍

使用注意

1、方注云:“服汤后,其身如痹状,或冒状,此乃附子白术药力并走皮肤营卫欲驱逐邪气而尚未驱除之际,标志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对此现象,不必惊慌,待邪除自解。”

2、服药期间,忌食海带、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均治风湿痹证兼阳虚者。桂枝附子汤是表阳虚,风寒湿痹,且风气偏盛,三方中附子用量最大,目的在于配合桂枝温经助阳,祛风除湿;白术附子汤是表阳虚,湿邪滞留肌表,三方中附子用量最小,目的是配合白术助阳,且重在祛肌表湿邪;甘草附子汤是表里阳气俱虚,寒湿偏盛,用附子配合甘草重点在于缓急止痛,用桂枝,白术,附子温经散寒除湿。


大陷胸汤(《伤寒论》)
大陷胸丸(《伤寒论》)
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甘遂通结汤(《中西医结合》)
一捻金(《医宗金鉴》)
舟车丸(《景岳全书》)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