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苍术10克、桂枝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猪苓各10克, 白豆蔻6克、麻黄6克、神曲(炒)6克、橘皮6克、泽泻6克、黄芪6克、杏仁各6克 ,炙甘草1克, 生姜5片
苍术二钱(6g),麻黄、炒神曲、橘皮、白茯苓、泽泻各一钱(3g),桂枝、半夏、草豆蔻仁、猪苓各五分(1.5g),黄耆三分(0.9g),炙甘草二分(0.6g),杏仁十个。
功用
散寒除湿,温运脾胃。主治脾胃有湿,复感寒邪,症见畏寒无汗、身体沉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口淡纳呆、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浮紧者。
配伍
苍术、桂枝二药相配,既能散寒除湿,又能温运脾阳;术、桂配麻黄、杏仁、炙草则成「麻黄加术汤」(原方为白术),可除在表之寒湿;术、桂配茯苓、猪苓、泽泻则又成「五苓散」(原方为白术),可利在里之水湿;半夏、神曲、橘皮、生姜、白豆蔻温散中焦之寒湿,并能行气和胃;少量黄芪配伍苍术、桂枝以固表升阳,防外邪之再来。本方之宗旨是表里同治,以治里为主。
运用
1.著痹初起,症见关节疼痛重著,肌肤麻木不仁、兼有恶风发热,口淡便溏、苔白滑,脉弦紧属于寒湿(湿重于寒)为患者,亦可用本方治之。此时,可将神曲、炙甘草弃之不用。2.水肿(风水),症见目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恶寒发热、咳嗽而喘、腹胀纳呆、小便短少、苔白腻、脉浮紧属于风水偏寒者,亦可用本方治之。3.肠胃型感冒、急性胃炎等见有发热恶寒、恶心呕吐等属于脾胃有湿,复感寒邪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见有关节疼痛属于寒湿为患者;急性肾炎、肺气肿合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见有水肿属于风水偏寒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玉竹麦门冬汤(《温病条辨》)
琼玉膏(《洪氏集验方》)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要略》)
滋燥养荣汤(《症因脉治》)
玉液汤(《衷中参西录》)
玉泉丸(《杂病源流犀烛》)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