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组成

麻黄6克,生姜6克,生梓白皮15克,连翘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赤小豆30克,杏仁6克。

用法

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内诸药煎,温服。歌诀:麻黄连赤小豆,姜枣草杏白皮凑,表实湿热身发黄,发汗祛湿表里瘳。

方解

本方是麻黄汤去桂枝加姜枣发表,而且安胃,复以生梓白皮连翘赤小豆清热并亦驱湿,故治表实无汗、瘀热在里而发黄者。方中生梓白皮苦寒清热,可用桑白皮代之。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赤小豆汤主之。解析:伤寒为表实无汗之证,热不得外越,合湿瘀于里,郁久则多出现身发黄,宜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临证思考

黄疸初作,若表实无汗形似伤寒者,宜本方;若表虚汗出形似中风者,宜桂枝黄芪;但表证已罢,当依证选用适方治之。又本方对皮肤湿疹、瘙痒,适证应用也多有良效。

辨证要点

表实无汗、或身黄、目黄、或身痒者。

验案

尹某,男性,40岁,病历号192297,1966年3月4日初诊。近2个月右上腹疼痛,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自昨日起发热恶寒、身目发黄、身痒、口黏不思饮,小便黄少,苔白腻,脉浮弦。证属外邪里湿,郁而化热,治以解表化湿,与麻黄连赤小豆汤:麻黄6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姜10克,杏仁10克。结果:上药服三剂,热退,痒已,但黄疸不退,且逐渐加重,后确诊有胰头癌,不及2个月病逝。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二两(4)、连翘二两(4)、杏仁去皮尖四十枚(5)、炙干草二两(4)、赤小豆一升(30)、大枣十二枚、生姜二两(4)、生梓白皮一升30。

用法

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半日服尽。现用:水煎口服,日一剂分二次服用。

功用

解毒,清热,利湿。

主治

伤寒瘀热在里,小便不利,身热发黄及疮毒内攻,浮肿喘满诸症。

现主用于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黄疸性肝炎,肾炎,皮肤病等。

药理研究

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止痒作用。

临床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喘。肾炎。黄疸。皮肤病。麻黄连赤小豆汤《伤寒论》麻黄、连轺(即连翘根)杏仁、赤小豆、大枣桑白皮生姜甘草(炙),功效解表发汗,清利湿热。主治湿热内郁,表证未解之黄疸。以上三方均能清利湿热,均可用于湿热黄疸,所不同者,茵陈蒿汤适于湿热俱盛者;栀子蘖皮汤适于热重于湿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适于外有表证,湿热内郁者。


大黄蟅虫丸(《金匮要略》)
通幽汤(《兰室秘藏》)
软皮丸(《中医皮肤科》)
和营治血汤(《中医皮肤科》)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