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

组成

防己10克,黄耆10克,桂枝10克,茯苓18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温服。歌诀:防己茯苓用黄耆,桂枝甘草治表虚,此治皮水是正法,固表利水肿自去。

方解

防己茯苓利尿逐水,复以黄耆补虚实表,桂枝甘草降冲气而和荣卫,表气实荣卫调则不使水气复留于皮中。此治皮水的正法,茯苓重用在于利水,故治表虚气冲,水居皮中不去,水气相搏而四肢聂聂动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2条: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解析:皮水为病则四肢肿,正不足于表,故水气乃得据于皮肤中而不去。聂聂动,即微动状,与瞤动同属水气的为患,若皮水病而四肢聂聂动者,宜以防己茯苓汤主之。

临证思考

本方治浮肿,适用于表虚证的浮肿,当有汗出恶风症。

辨证要点

四肢浮肿、四肢聂聂动者。

验案

冯某,女性,30岁,病历号6422,1959年4月25日初诊。发现慢性肾炎已5年,常四肢浮肿,腰痛,头晕或痛,月经量多后期,查P.S.P第一小时60%,第二小时10%,苔白厚腻,脉沉弦,证属气血俱虚,水气据于皮中,治以益气养血,调荣利水,与防己茯苓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防己10克,茯苓24克,桂枝10克,生黄芪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苍白术各6克,猪苓10克,生姜10克。结果:上药服六剂,服药期间诸症差,但停药浮肿又复发,继加减服用一月余,浮肿未再复发。防己茯苓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黄芪 防己 桂枝各(9) 甘草(6) 茯苓(18)用法:水煎服。功用:益气通阳利水。主治:肾炎,肾病综合征水肿,心源性水肿,肝腹水,肥胖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


三物白散(《伤寒论》)
半夏散及汤(《伤寒论》)
保阴煎(《景岳全书》)
补肾散(《全生指迷方》)
补天育麟丹(《辨证录》)
参附汤(《妇人良方》)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