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骨散
清骨散,中医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为清热剂。具有清虚热,退骨蒸之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症见骨蒸劳热,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上用于治疗结核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热骨蒸等属阴虚内热者。
名称
清骨散
出处
《证治准绳》
分类
清热剂-清虚热
功用
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
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
目录
歌诀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义配伍特点运用加减化裁使用注意化裁方之间的鉴别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
清骨散君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组成
银柴胡一钱五分(5g)、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各3g)、甘草五分(2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水煎服。
2、古代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功用
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
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骨蒸潮热,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义
本证多由肝肾阴亏,虚火内扰所致,治疗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阴虚生内热,虚热蕴蒸,故见骨蒸劳热,心烦口渴;虚火上炎故见唇红颊赤;虚火迫津外泄,故见夜寐汗出;阴液亏损,无法濡养肌肤,故见形体消瘦。
方中银柴胡清虚热,退骨蒸;地骨皮、胡黄连、知母内清阴分之热;青蒿、秦艽除肝胆之热;鳖甲滋阴清热,退骨蒸;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而滋阴液,使骨蒸潮热得以清退。
配伍特点
清透伏热以治标,滋养阴液以治本。
运用
1、本方为治疗骨蒸劳热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骨蒸潮热,形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本方可用于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热骨蒸属阴虚内热者。
加减化裁
若血虚者,加当归、熟地、白芍、生地以养血;若咳嗽,加桔梗、五味子、阿胶 、麦冬以润肺止咳。
使用注意
若阴虚较甚、潮热较轻者,不宜使用。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秦艽鳖甲散与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同治阴虚发热。其不同点在于:青蒿鳖甲汤以青蒿、鳖甲为君,配伍生地、知母,是养阴与透邪并进,治热病伤阴,邪伏阴分之证;清骨散以一派清虚热之品组方,治阴虚内热之骨蒸潮热;秦艽鳖甲散重用柴胡、鳖甲、地骨皮,是养阴清热与和解祛风并进,治风劳病之骨蒸盗汗。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卷1:“骨蒸劳热。”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足少阳、厥阴药也,地骨皮、胡黄连、知母之苦寒,能除阴分之热而平之于内。柴胡、青蒿、秦艽之辛寒,能除肝胆之热而散之于表。鳖阴类而甲属骨,能引诸药入骨而补阴。甘草甘平,能和诸药而退虚热也。”
清骨散
来源:《证治准绳》
Clear bone Powder
(from Standard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概述
组成
银柴胡(5) ,胡黄连3, 秦艽3, 鳖甲醋炙3, 地骨皮3, 青蒿3, 知母各(3),甘草(2)
用法:水煎服。功用:清虚热,退骨蒸。主治:发热,白血病,结核等。临床应用:骨痨,结核中毒症状。
苓桂茜红汤
芩桂杏甘汤
优鼻汤(汉方)
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
柴胡温胆汤
半苓汤(《温病条辨》)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