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5g)。
用法
水煎温服。歌诀:桂枝去芍加附子,只因表寒邪未去,病从太阳转少阴,加强温散解表力。
方解
本方是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去芍药之凉,增附子之温,使温散祛寒解表力量加强,尤其附子有温阳亢奋作用,更有助于扶正祛邪。故本方适用于桂枝去芍药汤证而陷于少阴病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脉)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解析:原文是"若微恶寒者",应是"若脉微,恶寒者",否则下后微恶寒,是属太阳证未罢的证候,如果能加附子,明明漏去"脉"字,应补上。桂枝去芍药汤已如前述,若更见脉微,恶寒者,则说明病已由阳性证变阴性证,即由太阳病变为少阴病,故治疗宜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临证思考
本方证常见于急性病后期,或慢性病中,多见于风湿和类风湿。寒与湿常密不可分,有寒往往有湿,故治疗往往加茯苓、白术或苍术,旨在祛寒祛湿。
辨证要点
桂枝去芍药汤证又见脉细、恶寒明显者。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痛泻要方(《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香棱丸(《济生方》)
化肝煎(《景岳全书》)
疏肝和胃丸(《中医内科》)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