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当归1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芍药15克。
用法
以上为散,每服6克,酒和服,日三服。作煎剂可取半量。腹不剧痛,芍药量宜更减之。歌诀:当归芍药散茯苓,白术泽泻和川芎,血虚水盛腹中痛,养血利水此为宗。
方解
芍药缓挛急而治腹痛,当归、川芎调经血并兼补虚,茯苓、白术、泽泻利小便而逐水气,故治血虚血瘀及水湿停滞的腹中急痛症,其人或冒眩,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而有血虚水盛的表现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第5条: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解析:妇人怀孕而腹中急痛,当亦胞阻为患,但不下血,故不与芎归胶艾汤而以本方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17条: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解析:妇人腹中诸疾痛,多属虚寒痰饮瘀血所致,宜本方主之。
临证思考
以上二条所述证治,很不完备。本方主用芍药,伍以归芎,其治瘀血性和腹中急痛当无问题。因本方有大量苍术、泽泻等利尿药,应有头冒眩、心下悸和小便不利等痰饮证候,不可不知。
辨证要点
腹痛拘急、头晕心悸、小便不利者。
验案
刘某,女性,50岁,病历号14938,1965年10月27日初诊。47岁时行子宫手术摘除,术后时腹胀汗出,或腹痛,屡经中西医治疗未愈。近感头晕、心悸、失眠明显,大便色黑不畅,全身不适,血压200/110毫米汞柱,苔白润,脉沉细。证属瘀血内阻,痰饮上犯,拟以活血祛饮,与当归芍药散加减:白芍24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茯苓30克,泽泻5克,白术10克,桂枝12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结果:上药服五剂,诸症均减,血压亦下降为180/102毫米汞柱。继加减服用,11个月自感无不适,血压为128/85毫米汞柱。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组成
当归三两、芍药一斤、川芎半斤、茯苓四两、泽泻半斤、白术四两。
用法
水煎,二次服用。
功用
养血舒肝,健脾利湿。
主治
高、低血压,肾炎,肾结石,心绞痛,前列腺肥大,消化道溃疡,慢性肝炎,黄褐斑,功能性子宫出血,流产,妊娠中毒症,胎位不正,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临床应用
眩晕等。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组成
当归9克、白芍15克、川芎6克、泽泻、白术各10克、茯苓12克。
功用
补血调肝,健脾利湿。主治妊娠腹痛,症见腹中拘急、绵绵作痛、按之痛减、头目眩晕、小便不利、足跗浮肿、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属于肝虚血滞、脾虚湿滞者。
配伍
方中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调肝,治血行滞,使肝得濡养而疏泄有度;白术、茯苓、泽泻健运脾土,甘淡渗湿,使脾不为湿邪所困,当归、川芎虽是辛散,但配伍酸敛之白芍则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破泄;泽泻、茯苓虽是渗利,但配伍白术之守中则健脾而不壅滞,利水而不滑泄,对于妊娠之妇人,如此选药搭配,甚为得当;此外,白芍不仅能养血和营,亦能柔肝止痛,对于肝虚血滞,肝脾不和之腹痛,本品之作用甚为重要,其用量之所以较重,即为此故。
运用
1.月经愆期,症见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至则少腹作胀、小便不利、面目微肿、苔白腻、脉弦细属于肝虚血滞,脾虚湿胜者,亦可用本方治之。
2. 癥瘕,症见腹内有积块、摸之稍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黯、口干不欲饮、舌边瘀点、苔白腻、脉弦涩属于血瘀湿阻者,亦可用本方治之。
3.先兆流产、功能性痛经、经前期紧张症等出现腹痛属于肝虚血滞,脾虚湿滞者;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早期肝硬化等症见腹内有积块属于血瘀湿阻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附子泻心汤(《伤寒论》)
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栀子干姜汤(《伤寒论》)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伤寒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