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大建中汤方

组成

蜀椒9克,干姜18克,人参9克,胶饴一杯(分冲)。

用法

以水三杯,煮三味,取一杯,去滓,内胶饴半杯,微火更煎,温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杯,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歌诀:大建中汤用干姜人参蜀椒加饴糖,里虚寒重腹痛甚,更使蛔虫无处藏。

方解

大建中是针对小建中而言。小建中用桂枝大枣甘草缓中祛寒。大建中用大量干姜、蜀椒,并用人参补胃,比小建中温中作用大,故名大建中。方中蜀椒、干姜驱寒止呕,人参、胶饴补中缓痛,故此治胃虚有寒,腹痛呃逆不能食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14条: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解析:寒气自里迫于上,则心胸中大寒痛,呕而不能食;迫于下,则腹中寒,肠被寒激,蠕动不宁,上冲腹皮起伏无常,出见有头足上下,痛剧不可触近,宜大建中汤主之。

临证思考

本方应用于腹痛比较重证,小建中汤侧重于腹肌拘挛,大建中汤则重在温里驱寒凝。凡心腹痛剧、呕逆不能食,确知其里之虚寒者,即可用之。又因蜀椒有杀虫作用,若虫积而心腹痛剧者,本方亦有验。

辨证要点

心腹痛剧、呕逆不能食属虚寒者。

验案

李某,男性,32岁,病历号478529,1965年3月16日初诊。二年来常胃腹串痛,胃脘喜温喜按,但痛甚时不能按,痛作时恶心,不能食,稍吃生冷胃亦痛,常畏寒,苔薄白,脉沉细弦。证属里虚寒凝,治以温中驱寒,与大建中汤:川椒12克,干姜15克,党参10克,饴糖45克,细辛6克。结果:上药服三剂,腹痛发作次数大减,连续两天大便中下蛔虫,共5条,继服三剂诸症已。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组成

蜀椒(3)、干姜(4.5)、人参(6)。

用法

水煎二次,分二次温服。

功用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

胃肠痉挛,肠粘连,胃扩张,蛔虫性肠梗阻,肠疝等。

药理研究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驱蛔作用。

临床应用

胆道蛔虫症,腹部手术后的腹部不适,胃癌术后腹部并发症大建中汤《金匮要略》蜀椒、干姜党参饴糖、功效温中补虚,散寒止痛。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胸腹剧痛、呕吐,以及蛔虫腹痛、疝气腹痛等。

本方与小建中汤均能温中止痛,适于中焦虚寒之腹痛,但大建中汤温补之力较强,适于阴寒较盛者。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复方人参高原片(《中药会议》)
养心汤(《证治准绳》)
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
附子粳米汤(《金匮要略》)
健固汤(《傅青主女科》)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