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方:吴茱萸10g、麦冬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党参15g、桂枝10g、阿胶10g、生姜10g、丹皮10g、甘草10g、半夏10g
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的作用,用于治疗冲任虚寒、瘀阻胞宫证。
[出处]
金匮要略
[原文]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金匮要略》)
[组成]
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川芎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伤寒杂病论)
[用法]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
[剂型]
汤剂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适用症状]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少腹里急,腹满。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方解]
1.
本方可视为是由芎归胶艾汤去生地黄、艾叶;当归建中汤去大枣;当归芍药散去茯苓、白术、泽泻;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去细辛、木通、大枣;麦门冬汤去粳米、大枣;桂枝茯苓丸去桃仁、茯苓等方并合而成的,所以宜相互衡酌这些处方的方意,考虑它的应用范围。
方中的麦门冬、当归、人参、阿胶有滋润、强壮的功効;当归、白芍、川芎、阿胶功能补血与止血;半夏配同麦门冬,治气上冲;桂枝、生姜、吴茱萸能使新陈代谢趋于旺盛,并去寒冷;牡丹皮与桂枝相配合而治瘀血;甘草则调整这些药物的作用。
2.
一般认为本方是芎归胶艾汤的附方,它包含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方意的处方。
方中的当归、白芍、川芎能治血虚和贫血;阿胶、麦门冬可滋润血燥;人参、甘草补气虚;吴茱萸、生姜、桂枝善去寒冷,而使身体温暖;半夏能治带下并止呕逆,协同麦门冬降下上冲之气;牡丹皮能舒散下腹部的瘀血。由于这些药物的相互配合,而发挥去寒冷、补气血,并治以上各种症状的效能。
3.
本方是一个温经养血,活瘀调经止带的方剂,适用于妇人更年期及月经障碍者,并可治妇人更年期子宫出血,腰冷宫寒久不受孕,及阴亏虚火症,可用来治疗气血虚而兼寒冷的妇科诸病。
方中当归、白芍、川芎治血虚贫血;吴茱萸、生姜、桂枝散寒温体;阿胶、麦门冬润血燥;人参、甘草补气虚;半夏止呕逆,牡丹皮去瘀血;诸药配合,共臻温经祛寒,养血补虚之功。
4.
本方证因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皆起于胞宫,循行于少腹,与经、产关系密切。冲任虚寒,血凝气滞,故少腹里急、腹满、月经不调、甚或久不受孕;若瘀血阻滞,血不循经,加之冲任不固,则月经先期、或一月再行,甚或崩中漏下;若寒凝血瘀,经脉不畅,则致痛经;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不能濡润,故唇口干燥;至于傍晚发热、手心烦热为阴血耗损,虚热内生之象。本方证虽属瘀、寒、虚、热错杂,然以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为主,治当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兼清虚热之法。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牡丹皮既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共为臣药。阿胶甘平,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麦门冬甘苦微寒,养阴清热。三药合用,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瘀调经;其中生姜又温胃气以助生化,且助吴茱萸、桂枝以温经散寒,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方中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补养为主;二是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配伍,能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养化瘀之剂。 [收起]
[注意事项]
月经不调属实热或无瘀血内阻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品
催生饮(《济阴纲目》)
抵圣汤(《妇人良方大全》)
下瘀血汤(《金匮要略》)
化膜汤(《上海中医药》)
十灰散(《十药神书》)
四神丸(《妇人良方》)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