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纳谷减少,食入即饱或食后脘腹账满不适,大便溏薄。
副症:面色萎黄不华或形体消瘦,口不知味,倦怠思卧,四肢无力,少气懒言,或浮肿,小便清长。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两项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及典型舌脉。
(3)本证多发病缓,病程长。
【证候分析】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凡饮食失调,劳累过渡,或因病耗伤脾胃之气,皆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胃气虚,食不运化则纳谷减少,口不知味;脾运失健,精输失常,故食入即饱或食后脘腹胀满不适;运化失常,水湿不化,注于肠中则大便溏薄,泛溢肌肤则泮肿:气虚机能活动衰减,肢体失养,故形体消瘦,倦怠思卧,四肢乏力;中气不足则少气懒言:面部失荣,而见面色萎黄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缓弱,亦为脾胃虚弱之证。
【治疗法则】
补益中气。
【代表方剂】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方药加减】
厌食:其特点为厌食,拒食,若稍进饮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或奶瓣,大便多溏,神差体怠,面色萎黄,容易出汗,舌苔薄或薄白,脉无力,指纹浅淡。治用参苓白术散酌炒神曲、谷麦芽等。
泄泻:临床以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胀而腹泻,以色淡不臭,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为特点:兼见面色荽黄,神疲倦怠,肌肉消瘦,舌淡苔白,脉弱,指纹淡等证。治用参苓白术散酌加车前子、陈皮炭、妙神曲等。
疳积:其特点为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不华,毛发稀疏,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甚或厌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等。治用四君子汤酌加鸡内金,炒神曲、麦芽、木香、枳实等。
水肿:多在水肿恢复期出现本证,故其病程长,浮肿不著,面色少华,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缓弱为特点。治用参苓白术散酌加黄芪,防己、泽泻等味。
五软:其持点为肌肉松弛,活动无力,头项软弱倾斜,不能抬举,口软唇弛,咀嚼乏力流诞,手软下垂,难以握笔,足软弛缓,难以站立,唇淡苔少。治用四君子汤加黄芪、山药、杜仲,桑寄生等味。
【类证鉴别】
脾胃虚弱证与中气不足证:二证均有脾胃气虚的临床表现,如:纳少、腹胀、便溏等。但中气下陷证多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又有久泻痢久咳或劳累过渡等诱因,致使升举无力,反而下陷,内脏失于固托的病理变化,故临麻可见脘腹坠胀,或便意频数,脱肛等内脏下垂的症状,以此和单纯的脾胃虚弱证鉴别。
脾胃虚弱证与脾不统血证:脾主统血,若久病脾胃虚,或劳倦伤脾,均可致使脾召气亏,统摄血液无权,出现血溢咏外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