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风气营不足证(桂枝新加汤证)

太阳中风气营不足证(桂枝新加汤证)

【临床表现】

主症:发热,恶风寒,自汗出,身疼痛。

副症:鼻鸣干呕,头项强痛。

舌脉:舌苔薄白,脉沉迟。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及典型舌脉。

(3)具备外感风寒的病史。

【证候分析】

表证的身疼痛,每随汗解而消失,今发汗后,身疼痛,提示了汗不如法,发生变证。太阳病发汗过多,耗伤营卫阳气,致表不解,正已伤。营气亏虚,经脉失于煦养,气血运行失于通利,故身疼痛,所谓“不通则痛,不荣亦痛”是也。表证脉当浮,今脉沉迟,为气血不足,营阴耗伤所致。致于发热、恶风寒、自汗出、鼻鸣干呕、头项强痛等证皆为营卫不和之征象。

【治疗法则】

调和营卫,益气和营。

【代表方剂】

桂枝新加汤。

【方药加减】

产后高热:其特点是产后高热,体温高达40℃,头身疼痛,恶寒有汗,舌苔薄微腻,脉浮数。治用桂枝新加汤加白薇青蒿等。

妊娠恶阻:其特点是妊振以后,四肢酸软无力,恶心呕吐,渴不欲饮,口淡无味,不思纳食,眩晕,嗜睡,形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滑而细。治用桂枝新加汤加半夏、砂仁陈皮、苏梗等。

【类证鉴别】

太阳中风损伤气营证与太阳伤寒证:二证均为感受风寒之邪,症状均有身疼痛等外感表证。不同点是太阳伤寒证身疼痛为风寒外束,经气不利所致,临床上见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头身疼痛,脉浮紧等风寒表实证:太阳中风损伤气阴证则为太阳中风证的兼证,其身疼痛是由于太阳中风证过汗,耗伤营卫阳气,经脉失于煦养所致,临床上见发热恶风寒,自汗出,脉沉迟等。鉴别要点是有虚实之别,即实者为太阳伤寒证,虚者为太阳中风损伤气阴证。

太阳中风损伤气营证与湿著肌表身痛证:二者均为感受外邪后引起的身痛,不同点是前者关系感受风寒之邪,过汗后耗伤苷津阳气、经脉失于煦养所致的身疼痛:后者是风湿之邪,着于肌表,湿性凝滞,筋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身疼痛,临床上多见周身疼痛,肢体沉重,头胀如裹,或见恶寒发热,无汗,舌苔白腻,脉濡。治疗上也不相同,前者宜调和营卫,用桂枝新加汤,后者宜解表除湿,用新加香薷饮加减。

太阳中风损伤气营证与瘀阻络脉身痛证:二者均有身疼痛症状。不同点:前者除上述所见症状外,其疼痛部位多不固定,后者多由痹证日久入络,或气病入血,或因其他慢性病引起气血失其调和,久病入血,瘀滞络脉所致,故疼痛部位一般较固定,且临床上多见周身疼痛,如针刺之状,转侧不利,舌暗有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逐瘀通络,方选身痛逐瘀汤。鉴别要点是前者为外感身痛,发病急,病程短:后者为内伤身痛,发病缓,病程长。

【现代研究】

桂枝新加汤药理作用:

本方是在桂枝汤药理作用基础上增加了人参的兴奋作用。桂枝与芍药同用,有增强末梢血管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故外证用之可解肌而去邪气,内证用之可补虚而调阴阳:人参能调节糖代谢,对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对脂肪代谢也有调节作用,对动物高脂血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并能预防动脉硬化的形成,临床上多用于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者,以及呈气虚或气阴两虚表现的高血脂、髙血糖症患者,这可能与其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有关。


心气虚证
心气血两虚证
少阴寒邪犯咽证(半夏散及汤证)
少阴阳虚滑脱证(人参四逆汤证)
太阳阳虚表卫不固证(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胸阳不振证(桂枝去芍药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