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证

心气虚证

【临床表现】

主症: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

副症:精神疲惫,少气懒言,面白自汗,或不寐、健忘,或多寐;或胸痛,或善悲欲哭,神志恍惚,或抽搐易惊。

舌:舌质淡嫩,苔白

脉:脉弱;或脉数无力;或脉促、脉结、脉代。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加典型舌脉。

(3)—般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持点,多有外邪暴伤心气,或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失养,年高体衰的病史。

【中医病机】

心脏与心神气虚。

心气虚证是临床常见的、病势较缓、病情较轻的证候。多因禀赋不足、心气素虚;年迈体衰、脏气渐弱;劳倦思虑过度,耗伤心气;或由久病气血双亏,心气乏源;或因误汗、过汗、汗出过多,心气随之而泄,导致心气不足。其证属虚,病位主要在心。日久可影响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极易造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的发生。

【证候分析】

心气不足,鼓动乏力,则心悸怔忡而脉弱;

心气虚,宗气斡旋无力,故胸闷气短;

心气虚,心神失养,则多寐;

动则耗气,故活动后诸候加重;

气虚,机能衰减,卫外不固,故少气懒言,神疲自汗;

无以安神走志,则不寐健忘,或心悸易惊,神志恍惚,善悲欲哭;

气虚生痰,筋失所养,故可发抽搐;

心气不足,无力帅血,血滞心脉则心痛,不能运血上荣,故面白舌淡;

心气虚,鼓动乏力,脉气不相接续,脉或代,或结;

心气虚,无力行血濡养形体,形体失养,则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其鼓动加快而脉数。

若脉气时有不续,亦可见促脉。

【治疗法则】

补益心气

【代表方剂】

养心汤、甘麦大枣汤

【方药加减】

心悸:其特点是以心悸,动则益甚为其主症,兼有精神疲惫,少气懒言等表现。治用养心汤,酌加朱砂琥珀龙骨牡蛎等。

心痛:其持点是心前区阵发性疼痛,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劳累时发作频繁为其主症,伴有神疲乏力,少气候懒言,脉弱或结代等症。治用养心汤,酌加桂枝川芎丹参等。

自汗:其持点为自汗伴有心悸气短,舌淡脉弱。常兼见精神不振,少气懒言等症。治用甘麦大枣汤加黄芪人参白术、杭芍、五味子麻黄根、煅龙骨、煅牡蛎等。

不寐:本病以不寐伴有心悸易惊,气短神疲、舌淡脉弱为其特点。治用养心汤去肉桂夜交藤朱砂龙骨牡蛎等,

郁证:其特点是以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伤欲哭为其主症。常伴有倦怠乏力,时欲欠仲,舌淡咏弱等表现。治用甘麦大枣汤,酌加佛手郁金、炒枣仁、合欢花、当归白芍等。

健忘:本病以健忘伴心悸失眠,气烜乏力,神疲体倦为其主症。治用养心汤加龙眼肉等。

多寐:本病以精神萎靡,时时砍睡,睡中自醒,伴气短乏力,舌淡脉弱为其特点治用养心汤加白术、菖蒲等.

癫证:以癫病日久,神思烤?,心悸易惊,梦魂颠倒,善悲欲哭,体_乏力,舌淡脉弱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治用养心汤合甘麦大枣汤,或酌加郁金佛手、香附、白芍等。

痫证:以痫病发作日久,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弱为其特点。治用养心汤,酌加南星、菖蒲、钩藤石决明竹沥全蝎、僵蚕、蜈蚣等。亦可与甘麦大枣汤合用.

【类证鉴别】

心阳虚证与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多由心气虚证发展而来。二证均可出现心悸怔仲,胸闷气短,动则尤甚等症。且心阳虚证具有虚寒征象,如形寒肢冷,脉迟等*而心气虚证无寒象,这是二证的主要鉴别点。此外,心阳虚证机能衰减的程度一般较心气虚证严重,其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及心痛的表现较心气虚证为重,但心阳虚证面色多砒白或滞暗,舌多淡白胖嫩;而心气虚证面色多淡白面不滞暗,舌淡白面不胖大,亦可资鉴别。

心阳暴脱证与心气虚证:二证虽同属心脏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但有轻重缓急的不同。心阳暴脱证发病急,病势重,是病情急骤恶化时出现的危重证候,多是在心阳虚或心脉瘀阻的棊础上,阴阳突然失于维系,心阳迅連外脱所致。该证出现之前,虽然亦可有心悸、胸闷气短或心痛等症,但该证以突然面色苍白或青紫,口唇青紫,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呼吸微弱,脉数疾无力,进而神识不淸或昏迷,脉微欲绝等一派心阳垂微,宗气大泄的表现为其临床特征。心气虚证发病缓,病势较之明显为轻,不具备心阳外脱,宗气大泄的危重表现,而以心悸、胸闷、气短等心机能不足的症状为其基本临床特点。

心肺气虚证与心气虚证:二证虽皆有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力自汗等证,但心肺气虚证既有心气虚的病理改变,亦有肺气虚的病理表现,如咳嗷气喘、痰液清稀,易于感冒等,这与后者之独见心气不足之候迥然有别,故二证不难区分。

心胆气虚证与心气虚证:二证皆有心悸怔忡,不寐等临床表现,心胆气虚证除具备心气虚的一般症状外,尚有胆气虚、虚怯不宁的特点,如坐卧不安,恐惧不宁,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惶惶然不可终日等。而心气虚证则不具备上述症状,故二证同中有异,不难鉴别。

心气阴两虚证与心气虚证:二证皆有心气不足的临床表现,如心悸,心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等。心气阴两虚证#有心阴亏虚,阴虚火旺的见症,如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心烦,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数等。而心气庞证则无虚热的见症,仅以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尤甚等心气亏虚,机能低下的病理表现为其主要临床特点,故有无虚热的表现是二证的主要鉴别点。

心气血两虚证与心气虚证:二证均有心气不足的病理改变,皆可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少气乏力等症。心气血两虚证除此之外,尚具备心血亏虚,心身失于搛养的病现改变,而可见眩晕,面色萎黄或苍白,脉沉而细弱等临床表现,这与心气虚证之单纯心气不足,功能衰减的临床见症是截然不同的

【现代研究】

心气虚证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改变:

(1)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心气虚证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减退。等容收缩阶段,左心室内压上升速率减慢:左心室射血时,心肌纤维缩短的速率及缩短程度减少,相应的每搏量减少;左心室顺应性减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

(2)血液流变学改变:心气虚证患者的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全血还原粘度均高于正常人;红细胞电泳率明显低于正常人。

故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作为诊断心气虚证的参考。


肝郁痰结证
肺经湿热证
肺经热盛证
太阳中虚里急证(小建中汤证)
冲任虚热证
太阳中风胸阳不振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