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经湿热证

肺经湿热证

【临床表现】

主症:鼻孔内痒痛、结痂流水;或持续鼻塞、嗅觉减退,鼻涕黄稠。

副症:偶有头痛,咳嗽有痰。

舌脉:舌质红,舌苔黄微腻,脉数。

【诊断要点】

(1)具有两条以上主症。

(2)具备某一条副症。

(3)具有前两条主症者,病在肌肤;具有后三条主症者,病在窦腔。

【证候分析】

肺经湿热,可由于过食肥甘,使湿热内生,上蒸肺胃,或因鼻窍长受风湿,复感热邪,造成肺经湿热,肺气不得宣畅,湿浊邪气积结子鼻窍而发病。风热湿邪久郁鼻窍,肌肤损伤,故而鼻孔痒痛,结痂流水;湿浊积聚,浸淫鼻窍,阻子气道,故持续鼻塞,嗅觉下降;鼻涕黄稠,咳嗽有痰,舌红苔黄腻等亦为肺经湿热之象。

【治疗法则】

清肺散湿,通利鼻窍。

【代表方剂】

辛荑清肺饮。

【方药加减】

鼻疳:其特点为鼻孔痒痛、结痂流水,甚则鼻孔内鼻毛脱落,局部皮肤表浅糜烂,偶伴头痛发热,小儿烦燥抓鼻等表现。

鼻息肉:其主要表现为持续鼻塞,嗅觉减退,可伴有鼻涕黄稠,或息肉较大,可见鼻孔处有灰白色肿物突出,并将鼻部撑宽,亦有部分息肉向后伸长,垂入咽部,引起咽部不适。

在肺经湿热所致鼻疳、鼻息肉中若湿重者加车前子泽泻、僵蚕。

鼻痒:者加防风、蝉衣、浮萍

头昏:加白芷蔓荆子菊花、白疾藜。

头痛:加白芷蔓荆子菊花、白疾藜。

痰多:可加贝母陈皮、半夏、以燥湿化痰。

长期鼻塞:可加桃仁红花川芎、丹皮,以活血化瘀通窍。

【类证鉴别】

肺经湿热证与脾经湿热证:两者均为湿热之证,病因亦有相同之处,但肺经湿热证所致的病理变化是肺失清肃,湿热困扰鼻窍;脾经湿热则可运化失司,湿浊停聚于鼻窍。从临席表现上,两者虽有较多相河之处,但经湿热证多轻于湿热证。

【现代研究】

肺经湿热证鼻息肉的诊断方法:

本病与槔腔粘膜变态反应性改变及役性炎症刺激有关。病理常分为纤维型及混合型,病变组织有肥厚及极度水肿现象,表面为复层柱状上皮覆盖,常无纤毛,基底膜变薄或消失,与空气接触过久,上皮可转化为鱗状上皮。在水肿组织间与纤维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白细胞浸润,只有少许血管分布于表面。


心脾阳虚证
心肝血虚证
气陷证
心脉痹阻证
肝气犯胃证
肝火犯胃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