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阳虚证

心脾阳虚证

【临床表现】

主症:心胸憋闷疼痛,大便溏薄。

副症:心悸,食少,肠鸣,面色苍白,少气懶言,自汗,神倦嗜卧,形寒肢冷。

舌脉:舌淡或紫暗,苔白,脉弱

【诊断要点】

(1)必须以心阳虚与脾阳虚并见。

(2)副症必须具备外寒的形寒肢冷症状和典型的舌脉。

【证候分析】

心阳不足,心气亏虚,故心悸,自汗,神疲嗜卧,

阳虚气弱,不能推动血液的运行,心脉瘀阻,气机滞塞,故心胸憋闷疼痛。

脾气虚弱进一步发展为脾阳亏虚,不能运化水谷,故食少。

气虚不能运化,水湿内停而迫肠问则肠鸣,大便溏泻。

阳虚不能温养四肢百骸,故形寒肢冷。

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舌淡或紫暗,苔白,脉弱,均为心脾阳虚之候。

【治疗法则】

助阳益气,健脾养心。

【代表方剂】

拯阳理劳汤加味。

【方药加减】

水肿:其特点是以水肿恶寒为主,伴见心阳虚的心悸,口唇青紫和脾阳虚的食少,腹胀泻泄,舌淡体肥,苔白腻,脉沉弱或结代,治以温阳利水,健脾益气,方选真武汤化裁。

泄泻:其特点是泄泻,腹胀,心痛并见,伴有畏寒肢冷,口唇青紫,食少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沉细弱或结代。治以温阳健脾强心,方选保元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味。

心悸:其特点是以心悸,腹胀,肠呜并见,伴有阳虚外寒,口唇青紫等症舌淡胖,苔白腻,脉多结代,治以温阳强心,益气健脾,方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味。

自汗:其特点是以汗凉畏寒气短,心悸,食少,乏力为特征,且舌色淡白苔白腻,脉多沆而弱,治以益气温阳,固表止汗。方选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味。

失血:其特点是慢性出血,反复发作,伴有心悸气短,食少腹胀,畏寒肢冷等,兼备阳虚的舌脉,治以温益气,健脾止血,方选黄土汤加味

【类证鉴别】

心脾阳虚与心脾气虚证:二证病位均在心脾,且均为心脾功能低下,所不同处是心脾阳虚不仅临床表现重于心脾气虚,且有阳虚外寒的表现,且心脾气虚的程度也不如心脾阳虚严重,临床应细心辨认。


肝气郁结证
肝火上逆证
肝胃不和证
肾精虚证
肾虚寒客证
肾虚水泛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