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身肿尿少,腰酸形寒。
副症:面色?白,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肢冷、神疲、心悸、气促,咳喘痰鸣,腹胀满。
舌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沉弦。
【诊断要点】
(1)肾虚而水肿突出。
(2)具备主症,具备三项副症加典型舌脉。
(3)起病缓,病程长。
【证候分析】
肾为水脏,肾阳出衰不能温化水液,以致膀胱气化无权,故尿少,
水液停滞,泛于肌肤,故面色?白,身肿,按之没指。
水湿之性下流,且下焦虚冷,故水肿以腰以下为甚。
水停则气机阻滞,故腹胀满。
阳虚温煦不足,阴寒内盛,故形寒肢冷,水气凌心,故见心悸气促,水气射肺故咳喘痰鸣。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沉弦,为阳虚水饮停聚之象。
【治疗法则】
温阳利水。
【代表方剂】
真武汤、济生肾气丸。
【方药加减】
水肿:持续尿蛋白(+++),血清蛋白降低,尿量不少而水肿不退者,另服生晒参粉、紫河车粉或选用乌鲤龟汤、当归补血汤加味。
心悸:症见心悸、气短、唇舌紫绀,脉虚数,宜重用附子加桂枝、炙草、丹参、红花以温阳化瘀。
咳喘:症见咳喘气促、痰多,不能平卧,可加党参、炙草、五味子、煅牡蛎。
嗜睡:症见神倦欲睡、泛恶、口有尿味。病情严重,宜附子合制大黄、黄连、半夏以解毒降浊。
虚劳:又见阴虚,水肿反复,兼见祌疲、头晕耳鸣,腰痛遗精,牙龈出血,宜补阳滋阴兼利小便,拟大补元煎合济生肾气丸。
外感:寒水相搏,水肿加重,恶寒无汗,宜真武汤去白芍,酌加麻黄、细辛、甘草。
【类证鉴别】
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二证均有肾阳虚之见症,但肾阳虚属虚证,以元阳不足温煦失职,机能衰弱为主要临床表现。肾虚水泛属虚中夹实,以肾虚而有明显水肿为主。
肾不纳气证与肾虚水泛证:二证皆属肾虚,均可出现咳喘气促等症,背虚水泛引起的咳喘气,除包含有肾虚不纳的病机外,还有水汔成阻于肺系表现,故还见痰多,身肿。而肾木纳气则单纯表现为虚喘,而无身肿。
【现代研究】
对肾虚水泛与心性、肾性水肿的关系及以真武练汤为主的温补脾肾药研究较多。
肾虚水泛常见于肾小球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引起的水肿。
温补脾肾药有提高血浆蛋白、增加血容量的作用,且对肾小球上皮细胞及基底膜的渗透亦有改善作用,常用于对肾虚水泛的治疗。
真武汤是治疗阳虚水泛的基本方,其温阳利水作用是由白术、白芍、茯苓的利尿镇静和滋补作用相合而成。加上附子的兴奋体内分泌水平作用,以促进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