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鼻腔出血,血量较多,血色深红,时发时止,亦可从口鼻同时涌出。
副症:口苦咽干,头痛头晕,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多梦少寐,耳鸣耳聋。
舌脉: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诊断要点】
(1)鼻衄量多,可为阵发性,间歇性出血,前、后鼻孔均可有血液涌出。
(2)伴有肝火上逆的表现,如咽干口苦,耳鸣耳聋,烦躁而怒,胸胁胀满等。
【证候分析】
本证主要原因多为七情所侵,由于情志不舒,恼怒愤郁,致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炎,肝火上逆,火热炽盛,灼伤血络,迫血外溢,故鼻血量多且色浑红:鼻衄时发时止,发则量多,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风火上扰故头痛头晕;肝胆火旺,耗液伤律故咽干口苦;肝失条达,郁于胸胁,故胁满胸胀,烦躁易怒;肝火上扰,神不得安故少寐多梦:肝胆之火循经上犯,扰干清窍,故耳鸣耳聋;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内盛之证。
【治疗法则】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
龙胆泻肝汤。
【方药加减】
鼻衄:其特点为鼻内出血时发时止,血色深红,血量较多,且可以从口鼻同时涌出,见有口苦咽干,胸胁胀满易怒,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证。加入白茅根、仙鹤草、藕节等,能加强止血功效。
【类证鉴别】
肝火上逆与肝肾阴虚证:从病因病理上,两型有其病在肝的特点。从临床表现上,两者亦同有鼻内出血之症。但其主要区别为一实一虚,肝火上逆乃迅出于七情所侵,愤怒郁结,郁而化火,肝火上逆,灼伤血络,进血丟行:肝肾阴虚乃是因为病后体弱,劳惓久病伤阴,以致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伤及鼻内阳络而发病。从鼻衄形式上亦有明显不同,肝火上逆,鼻出血,血色深红,从口鼻涌出;肝肾阴虚,鼻衄量少,且渗渗而出。此为两证之区别。
肝火上逆与胃热炽盛证:此两者均为热证,实证,亦都有鼻?多的特点,但从病因辨证,其病位有所不同,前者在病为肝,后者在病为胃。病在肝者有口苦咽干,胸胁胀满,烦躁而易怒的表现:在胃者有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赤短,及牙龈肿胀,胃脘不舒等证候。可见肝火上逆与胃热炽盛证的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现代研究】
肝火上逆证的诊断方法:
此类鼻出血多与身体血管内压力过高有关。如高血压、动脉梗化,动脉压过高,如用力过猛,情绪剧烈波动均可因一时性动脉压猛增而发生鼻衄。出血前可有预兆,如头昏、头痛,鼻内血液冲击感。出血常发生在深夜或清晨,因多为动脉出血,故有时可见搏动,来势甚猛,但又可突然自行停止。出血常为一侧性。很难准确发现血出的部位
脾约证(麻子仁丸证)
热扰胸膈证(栀子豉汤证)
水气凌心证
心肺气虚证
心脾阳虚证
心肝血虚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