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经来先期,或经期延长,或经血由少而渐至停闭。
副症:经量少,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
舌脉:舌质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有副症中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3)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持点。多具有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或失血伤阴之病史。
【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致水亏火旺,热扰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因而下行,故月经提前而至,或经血过期未尽,其经量少,且色红而质稠。
若失血伤阴,或过食半燥灼烁津血,以致血海涩干涸,故成经闭。
若阴虚日久,精血亏损日久,虚火内炽,可见两颧潮红,手足心热之症。舌、脉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法则】
清虚热,养阴津,固冲任。
【代表方剂】
两地汤加减一阴煎。
【方药加减】
月经先期:其特点为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此乃阴虚内热,热扰血海,迫血流行而成。治疗选两地汤,意在滋水,水足而火自平,阴生而阳秘,经行自如期。如经量过多者,则加女贞子,旱莲萆滋阴止血,若因虚阳上亢而致头晕、耳鸣等证,可酌加蒺藜、钩藤、夏枯草、龙骨、牡蛎以平肝潜阳。
闭经:其特点为经血由少而渐至停闭,五心烦热,两顴潮红,交睫盗汗,或骨蒸劳热,或嗽血咳唾。舌红苔少,脉红数。此乃阴虚内热,热燥血亏,血海渐涸,故发生闭经,治疗滋阴清热,多选加减一阴煎。若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鳖甲;兼咳嗽,唾血者酌加五味子、百合、川贝、阿胶。虚烦少寐,心悸者,加柏子仁、夜交藤。若因实化灼阴,而致血燥闭经者,宜加元参、黄柏,若因有结核病,同时给予抗痨药物治疗。
经期延长:其持点为月经持续八九曰至十余日,量少,色红,质稠。咽干口燥,或有颧红,潮热,或见手心灼热。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此乃阴血亏耗,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经血不能循其常道,而致经期延长。治疗多选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以达到滋阴血不滞血,止血而又不留瘀的的目的。
【中医治疗】
清热,凉血,养阴。
(一)内服方药:
(1)清经散加减:丹皮12克、地骨皮10克、白芍12克、生地15克、黄柏l2克、青蒿10克。本方适用于冲任实热证。
(2)两地汤加减:生地15克、地骨皮10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白芍12克、阿胶10克。本方适用于冲任虚热证。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阿胶烊化冲服,日2~3次,每日1剂。
(二)加减变化:
若冲任实热迫血妄行,出血量多者,基本方(1)加地榆炭15克、茜草15克;
血热气虚,倦怠气短者,加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
肝郁化热,胁胀烦躁,口苦脉弦者,加栀子10克、夏枯草15克、生牡蛎20克以泻火平肝;
若热甚化毒,或产后感受邪毒,证见血色紫黯,秽如败酱,加败酱草30克、红藤15克、二花15克、益母草20克以解毒祛瘀;
血热挟瘀,小腹刺痛,经血有块者,加三七末6克冲服;
经行吐衄,加川牛膝15克引血下行;
虚热出血,量多质清者,基本方(2)加女贞子15克、旱莲草30克养阴止血;
出血量少,淋漓不止者,加荆芥炭6克、乌贼骨15克;
若胎漏下血,加续断15克、苧麻根15克;
热伏日久,气阴两伤,神疲口渴者,加太子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
【类证鉴别】
冲任虚热证与冲任实热证: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素体阴虚或久病失养,或失血伤阴,或房劳多产伤精耗血而致阴虚,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轻则为月经先期,重则为闭经。然患者由于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热助阳药物,或肝郁化火,或外盛热邪,以致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则出现月经先期、崩漏、经行吐衄恶露不绝、产后发热等病,二者素体不同,病因不同。
【现代研究】
冲任虚热证系阴虚生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阴虚内热的病理实质可能与垂体功能一时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利能量代谢增高等有关。临床辅助检查一般雌激素水平测定多偏高,更年期可偏低。基础体温测定多呈单相型。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宫颈粘液检查(包括拉丝试验及结晶检查),多无周期性变化;多无促黄体生成激素高峰。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多为增殖相或增生过长。各项卵巢内分泌功能检查,多数为无排卵功能,痛经者例外。
胞宫虚寒证
胎热证
胎寒证
太阳风湿相搏证(桂枝附子汤证)
太阳心阳不足证(桂枝甘草汤证)
太阳阳虚水气欲冲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