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心悸而烦,腹中痛,乏力,精神疲倦。
副症:手足烦热,口燥咽干,四肢酸痛,梦遗,鼻衄。
舌脉:苔白润,脉涩或弦或缓弱。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3)平素脾胃阳虚,中气不足,元阳不振。
【证候分析】
本证由里虚复感外邪所致,伤寒仅二三日,尚属新病,若未经误治即见心悸而烦者,必是里气先虚,心脾不足,气血双亏,复被邪扰,正虚心尤所主则悸,邪扰神志不宁则烦,为里虚邪扰之证。
心主血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脾两虚则气血生化不足。
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故头晕目眩、面色不华。
气血俱亏,故神疲乏力。
舌为心苗,心主血脉,心血不足,故舌质淡、脉细弱。
【治疗法则】
温中健脾、调和气血。
【代表方剂】
小健中汤。
【方药加减】
惊悸:临床表现为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舌淡脉细等可依本方酌加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等。
【类证鉴别】
中虚里急证与脾虚水停证:本证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彼证为过汗伤心阳,吐下多伤脾阳,脾阳不运,饮停心下水饮有凌心射碎,犯胃之势,二者脾阳不足是相同点。前者是气血双亏,正气之虚后者以水饮为害。故其临床表现虽然均可出现心悸不安,但苓桂术甘汤证必兼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眩晕、咳喘、呕吐等水邪泛滥之征。而本证则兼有心烦、少气、神疲等心脾两虚,气血双亏之候。
【现代研究】
日·绪方玄芳先生用此方治疗一例顽固性便秘病人。患者,25岁,女,从6年前至今患便秘,非常痛苦,经常使用泻下药始终不见好转,现症状为便秘,怕冷,食欲良好,喜吃甘那食品及果物,舌红且干,脉沉极弱,腹部膨满,可触及粪块,体质较弱经用本方治疗约一个月以上诸症消除。1988年偶遇问其病情,其病人回答,从治疗以后一直很好。
(《汉方临床》1988年第5期)
邪毒瘀滞深部肌肉证
阳明燥实证(调胃承气汤证)
阳盛证
清阳不升证
血热证
气滞血瘀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