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身热,心烦。
副症:口渴不有饮,身热夜甚,甚则神昏,躁扰发狂,以及发斑吐衄,尿血,便血,月经过多或崩漏,其出血具有势较急,量较多,色深红的特点。
舌脉:舌质红绛,脉细数。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及典型舌脉。
本证以伤阴、动血、热扰神明为发病特点。
【证候分析】
热入营血、真阴被劫、故身热灼手,入夜尤甚,渴不甚饮,脉来细数;
营血有热,蒸腾于上,故舌质红绛;
热窜血络,则斑疹隐隐;
心神被扰,则心烦神昏;
若血分热甚,内扰心神,则见躁扰发狂;
血分热极,迫血妄行,故有出血诸症。
【治疗法则】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安神。
【代表方剂】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
【方药加减】
发热:以发热夜甚为特征伴口渴不甚,心烦不寐,斑疹隐现,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络,脉细数。治用清营汤酌加银花、连翅、竹叶。若见身体灼热,烦躁,甚或谵妄狂乱,或四肢抽搐,全身斑疹密布,吐血、咳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或光剥,脉细数或微数,治用犀角地黄汤酌加茜草、茅根、小蓟炭及羚角、钩藤或选用化斑汤、清瘟败毒散。
衄血:症见初起恶寒发热,继则汗出而身热不退,鼻衄,齿衄,血色鲜红,或见皮肤紫斑,色深红或紫黑,以及其它部位的出血;兼心神烦躁,气急口千,舌质红绛,脉数。治用黄连解毒汤酌加青黛、生地、柏叶、藕节等。
便血:以便血鲜红为特点。伴有腹痛,肛门灼热,口干舌燥,大便秘结或不爽,兼身热烦躁,舌红绛苔黄,脉数.治用大营煎配合黄连丸。
【类证鉴别】
血燥证与血热证:燥与热均易耗血伤津,在病因病机上密切相关,往往燥热并见,故在临來表现上有其相似之处,但亦有区别从病因而论,血燥证多由年老久病,精血衰少,或由血热致燥,血瘀内结,血失潘养所致:而血热证则多因感受热邪,或七情郁结,郁而化热,或嗜食肥甘辛辣,助火蕴热,热入血
分所致。从症状而论,血燥证的临床表现以肌肉消瘦,肌肤甲错,皮肤瘙痒,毛发干枯,大便秘结,舌燥无津,细涅为特点;而血热证则以身热夜甚,神昏心烦,各种出血,舌红绛,脉细数为临床表现特点,二者不同,可资鉴别。
血瘀证与血热证见血瘀证的“类证鉴别“。
痰气痞证(半夏泻心汤证)
痰迷心窍证
痰火扰心证
痰热壅肺证
寒饮停肺证
脾虚痰湿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