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气痞证(半夏泻心汤证)

痰气痞证(半夏泻心汤证)

【临床表现】

主症: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

副症:干呕,肠鸣,下利。

舌咏:苔滑腻或白或黄,脉濡或弦。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其中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3)平素具有脾胃气虚。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胃气素虚,病势自然演变而成,亦可因误下误吐伤正而起。但总属阴阳失调,邪热乘机内陷,寒热错杂,脾胃其于运化,气机升降失常,胃气壅滞,故见胃脘部满闷不舒,因里无有形实邪,故按之不痛,浊气上逆而见干呕,清气下陷故见肠鸣下利。

【治疗法则】

和中降逆消痞。

【代表方剂】

半夏泻心汤。

【方药加减】

痞满:临床表现为胸脘不舒、痞塞胀满,时寒时急、不知饥不欲食、喜热喜按、得温则舒、四肢不暖、气短乏力、体倦、懒言、大便溏、舌淡、脉虚大无力,可以本方合补中益气汤治之。

泄泻:临床表现为肠鸣泄泻、脘部胀满、腹胀痛、泻下清稀如水样时可依本方的加木香、砂仁党参茯苓白术等药治之,

呕吐:临床表现为呕吐、胃脘痞满、下利肠鸣时可依本方酌加厚朴黄芩党参黄连等药治之。

胃痛:临床表现为心窝部痛,便秘不畅,兼心下痞满,干呕,肠鸣,可依本方加全栝蒌治之。

【类证鉴别】

痰气痞证与肝气郁结证:前者病机属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常,病位局限于心下,主症为心下痞满而不痛:后者病机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病位主要在胸胁,主症为胸胁苦满,因此不难相鉴别。

痰气痞证与水饮食滞痞证:二者皆有心下痞、肠鸣下利的症状。前者以心下痞满较重肠鸣下利为轻。后者以干呕食臭、泄泻清稀为主症,胃不和的症状较重,故二者同中有异不难区别。

痰气痞证与胃虚气逆痞证:二得皆有心下痞,呕而下利的症状。但前者以泄泻多为溏泄,兼见纳差或发热、口苦撖渴、渴不多饮为主要症状。后者以泻下清稀甚如水样,兼有心烦不得安的症状。故二者以此相鉴别。


湿阻大肠证
大肠结热证
太阳阳明邪迫大肠证
太阳中风气营不足证(桂枝新加汤证)
太阳中风脾虚水停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太阳风湿证(桂枝附子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