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身体疼痛,活动困难,不呕不渴。
副症:骨节抽掣疼痛,痛处拒按,恶风汗出,小便不利,大便溏。
舌脉:苔薄白或腻,脉浮虚而涩或沉缓。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有副症中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表卫不固,风寒湿之邪易侵,邪留肌肉关节阻滞,经脉气血失荣,运行不畅,故见一身尽痛,活动困难,骨节抽掣疼痛。
病久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故见汗出恶风,湿胜阳微,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大便溏。苔薄白或腻,脉浮虚而涩或沉缓均为风湿相搏之征。
【治疗法则】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代表方剂】
桂枝附子汤。
【方药加减】
腰脊痛:临床上表现为腰脊强痛,疼痛难忍,活动困难,恶寒微热,苔白脉浮时可依本方酌加羌活、独活、川芎、防风、藁本。
腿痛:临床上表现为下肢冷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腻,脉沉弦。可依本方合独活寄生汤治之。
【类证鉴别】
风湿留着肌肉证与肾阳虚寒湿浸渍筋骨证:前者是由卫气不足,复感外邪,风寒湿留着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身尽痛,难以转侧,小便不利,大便溏,脉浮虚或沉缓。后者是由肾阳虚衰,失干温煦,阳气不宣,而致水寒不化,寒湿凝滞,留于筋骨经脉之中,使气血迻行不畅,临床主要表现为身体痛、恶寒、肢冷,口中和,舌淡苔润,脉沉,由此可以别之。
风湿留着肌肉证与太阳表虚证:二者皆有体痛、汗出、恶风、脉浮等症,但前者主要以一身尽痛,难以转侧为主症,后者则以鼻鸣干呕,头项强痛为主症,故二者不难区别
风湿留着肌肉证与太阳表寒里热证:二者均有身疼痛之症状,但前者以一身尽痛,难以转侧为主症,后者则以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为主症,故可资鉴别。
风湿留着肌肉证与太阳表实证:二者均有头身疼痛,但此症是风湿留着于肌肉,致使气血流通不畅,出现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风,汗出的症状,彼症是由风寒袭表所致,表现为恶寒、无汗、咳喘等症状。病因及症状各异,故不难区别,
【现代研究】
日平林达部用此方加疸治疗老年肩效果较为满意。
(《汉方临床》1981年5月)
内热炽盛证
风温束表证
太阳伤寒经气不利证(葛根汤证)
风寒束表证
太阳少阳犯胃上逆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肺胃热盛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