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结热证

大肠结热证

【临床表现】

主症:大便干结,数日不通,身热。

副症:腹胀满,疼痛拒按,面赤身热,日晡热甚,尿赤,口舌生疮。

舌脉:舌红苔黄而干、或焦黄起芒刺,脉沉实。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身热便秘。

(2)副症中具备里实热证,如面赤、日晡热甚

(3)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邪热炽盛于胃与胃肠,大肠传导失职,故大便干结,数日不下。

里实已成,腑气不通,则腹胀痛而拒按。

里热蒸腾,则身热面赤,日晡适当阳气正旺,与邪相争,阴不胜阳,则日晡热甚。

热盛津伤则尿赤,邪热上扰则口舌生疮,脉沉实主里热成实。

苔黄干为里热津伤、若焦黄起芒刺,又为燥热内结。

【治疗法则】

荡涤燥结。

【代表方剂】

大承气汤。

【方药加减】

便秘:其特点是大便数日不行,日晡潮热,口渴,腹胀满而疼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治以攻下泻热、荡涤肠胃,方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腹痛:其持点是腹胀满而疼且拒按,便秘,舌苔黄燥起刺,脉沉实有力。治以通里攻下,方选大承气汤加川牛膝桃仁、元胡等。

腹胀:其特点是腹胀满无休止而拒按,伴有便秘、呕吐恶心,舌苔黄燥,脉沉实有力。治以通腑行气化瘀消胀,方选凉膈散加炒莱菔子、木香、砂仁等。

【类证鉴别】

大肠结热证与大肠液亏证:二者均以便干,排便困难为主症。但前者为热结故伴有身热,口渴,舌红苔黄燥,脉沉实滑数等;后者为液亏,故伴有口干咽燥,尿少,苔少而干,脉细无力。

大肠结热证与大肠湿热证的鉴别:前者以便干,排便困难为主症,舌红苔黄燥,脉沉实有力;后者以便下赤白,里急后重为主症,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不难鉴別。


少阴阴盛格阳证(通脉四逆汤证)
少阴阴盛戴阳证(白通汤证)
少阴虚火犯咽证(猪肤汤证)
少阴客热咽痛证(桔梗汤)
少阴客寒咽痛证
少阴痰火结咽证(苦酒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