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

【临床表现】

主症:精神抑郁,神识痴呆;或神志昏蒙,似明似昧;或卒然昏仆,不省人亊,口吐痰涎,四肢抽搐。

副症:面色晦滞,不思饮食、喃喃独语,表情淡漠,举止失常,胸闷痰多、喉中痰鸣。

舌脉:苔白腻,脉濡或滑。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三大主症之—。

(2)具备副症中任阿两項,加典型舌脉。

(3)本证多有情志不遂,或感受湿邪,或跌打惊吓,痰伏心经的病史。

【证候分析】

本证多系情志不遂,气结热凝;或感受湿邪,湿浊酿痰;或铁打惊吓,气机逆乱,津凝为痰,蒙蔽心窍所致,痰迷心窍,阻闭心神,神识迷乱,故神志失常,呈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见人则止,神识不清,时明时昧,时现时昧,甚至卒然昏仆,不省人事;

肝气郁结,不能疏泄情志,则精神抑郁;

肝郁克土,脾失健运,则不思饮食;

痰浊内盛,阻滞气机,故胸闷痰多,口吐涎沫,痰阻气道,则喉中痰鸣;

浊阴上泛,则面色晦滞;

若肝风内动,风动筋挛,则四肢抽搐;

苔白腻,脉濡或滑,系痰湿内盛之象。

【治疗法则】

涤痰开窍。

【代表方剂】

导痰汤、菖蒲郁金汤、定痫丸。

【方药加减】

癫病:其特点是精神抑郁,继而举止失常,神识痴呆,喃喃自语,见人则止。治用导痰汤,酌加菖蒲、郁金远志、香附。失眠者,酌加炒枣仁、柏子仁、朱茯神龙骨牡蛎琥珀等:痰多者,酌加白芥子皂荚竹沥等;痰郁化热者,用导痰汤,酌加竹茹黄连、川军、或合用白金丸治之。

痫病:其特点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绚,喉中痰鸣,口吐涎沫,或口中发出猪羊叫声,可移时苏醒fl治用定痫丸,或酌加郁金白芥子蜈蚣珍珠母等

湿温:其特点是表情淡漠,神识昏蒙,时明时昧,似明似昧,时有谵语,身热不高治用菖蒲郁金汤,酌加苡米、白蔻仁、猪苓茯苓泽泻通草佩兰黄连等。

【类证鉴别】

湿浊困心证与痰迷心窍证:痰、湿均为阴邪,皆能阻滞气机,困蒙心窍,故二证均可出现神昏,面色晦滞,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苔白腻等症。但二证的病因及病史不同,主要临床见症亦异。湿浊困心证多见于水肿病的晚期,系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水湿内停,阻滞气机,困蒙心窍所致。除有神昏谵语外,尚具有畏寒肢冷,尿少尿闭,浮肿,恶心呕吐,口有尿昧等阳虚寒盛,水湿内停,浊阴不降的临床表现。痰迷心窍证之神识昏蒙,多系外感湿邪,湿浊酿痰,蒙蔽心窍所致。其神昏以时淸时昧,似明似味为其特点。伴有表情淡漠,时有谵语等,而无尿少浮肿,畏寒肢冷,口泛尿昧等阳虚寒盛,水湿泛溢之症。且本证多见于温湿过程中,故不难做出鉴别。

痰火扰心窍与痰迷心窍证:二证均以神志失常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但两者有阴阳之分。阳主动,阴主静。痰火扰心证系痰与火结,内扰心神所致。有火属阳,以心烦不寐,狂躁谵语,打人毁物,哭笑无常,詈骂不避亲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躁动”、“火热”的见证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痰迷心窍证系气郁生痰,痰气互结,阻滞气机,蒙闭心神引起,无火属阴,以神识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或神识昏蒙,似明似昧,或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痰诞,苔白腻,脉滑等“安睁”的见症为其主要临床特点二证一动一静,可资鉴别。


太阳风湿留着关节证(甘草附子汤证)
太阳表郁不解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太阳表郁内热证(桂枝二越婢一汤)
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
太阳蓄血证
太阳心阳虚证(桂枝甘草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