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发热恶寒如疟状,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赤,汗出不彻,身痒。
副症:不呕,大便正常,食欲正常。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缓。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及典型舌脉;
(3)具有太阳病日久不愈的病史
【证候分析】
本证是由于表证久延,阳气怫郁,正气抗邪外出,欲从汗解,而汗出不彻所致。往来寒热如疟状,非疟疾之寒热定时发作,而是外邪欲解不解,发作无时。正胜邪祛则发热,邪胜下虚则恶寒,故有发热恶寒,正气渐胜则有热多寒少。面赤,身痒,为阳气怫郁在表不得发泄面致。故总的病理机转为邪郁肌表,阳气怫郁,正虚邪微。
【治疗法则】
小发其汗。
【代表方剂】
桂枝麻黄各半汤。
【方药加减】
感冒:其特点是素体虚弱,每日下午二至三时感觉发热,终日恶风寒,着衣倍于常人,微感头痛,流鼻涕,无汗,微咳时觉发痒,并有红疹,皮肤干燥,治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党参,黄芪等。
【类证鉴别】
太阳表郁内热证与太阳表郁不解证:二者均属于太阳轻症,皆为邪在肌表。不同点:前者为风寒外感,汗出不彻,因此,郁而化热,故当有内热之征,见热多寒少,口渴心烦等,后者为太阳表证,日久不解,正虚邪微,欲汗不得所致,但绝无内热可查。
少阳半表半里与太阳表郁不解证:二者均有寒热症状。不同点:少阳半表半里证的往来寒热为该证的主要特征,其特点是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发热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即寒热发无定时,寒已则热,热已则汗,汗已则平,作后余证仍在:太阳表郁不解证,虽有发热恶寒如疟状,但其特点为恶寒与发热同时并作;少阳半表半里证当有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证,可与太阳表郁不解证区别之。
【现代研究】
桂枝麻黄各半汤的药理作用:
(1)桂枝麻黄各半汤的药理作用:本方具有发汗解热,止咳平喘,祛风止呕,镇痉止痛,利水等作用。
(2)桂枝麻黄各半汤的现代应用:本方多用于具本方见证之感冒、流感、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脾胃湿热证
痰湿流结证
痰湿阻胞证
厥阴血虚寒厥证(当归四逆汤证)
厥阴上热下寒证
厥阴热迫大肠证(白头翁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