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骨节疼痛,掣痛不能屈伸,痛处拒按,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
副症:身体微肿。
舌脉:苔白,脉浮弱。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主症首条加副症及舌脉。
【证候分析】
风湿相搏,留着于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故见骨节疼烦,掣痛不能屈伸,痛处拒按,风胜于表卫阳不固,故汗出恶风不欲去衣,湿淫于里,三焦不利,气化失宣,故上则呼吸短气,下则小便不利,甚则湿邪溢于肌肤而为身肿,苔白、脉浮弱均为风湿相搏之候。
【治疗法则】
温阳散寒,祛湿止痛。
【代表方剂】
甘草附子汤。
【方药加减】
腰痛:临床表现为腰痛时轻时重、活动困难、恶风、汗出、身热、苔白、脉泮涩时,可以本方合羌活致毒散治之。若腰痛冷痛重着,转侧困难时可依本方合甘姜苓术汤加减用之。
臂痛:临床表现为手臂沉重疼痛、麻木不仁、举动艰难、恶风汗出、微喘、苔白、脉濡时可依本方合蠲痹汤加减用之。
痹证:临床表现为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尿多便溏,或五更泻,舌淡白,脉沉弱,可依本方酌加桂心、干姜、黄芪、当归、杜仲、牛膝、巴戟、桑寄生等药治之。
【类证鉴别】
风湿留着关节证与少阴阳虚寒凝证:二者皆有骨节痛,但此证以骨节疼烦掣痛,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微肿为主,彼证则以身痛,骨节痛,背恶寒,手足不温,口中和舌淡苔润,脉沉为主,其病机一为风温相搏,经络失调所致,一为肾阳虚衰,失于温煦,寒湿凝滞筋骨经脉所致,二者迥然不同。
风湿留着关节证与太阳表虚证:二者皆有汗出恶风症状。但前者以骨节抽掣疼痛、不得屈伸为主症;后者以头项强痛、干呕、翕翕发热、鼻鸣为主症。二者迥然不同,易于鉴别。
风湿留着关节证与太阳表寒里热证:二者皆有身疼痛的症状。但前者以骨节疼痛,痛不可近、恶风汗出、微肿为主症。后者以恶寒发热、无汗、口渴、烦躁为特点,故二者截然不同,不难区别。
肾不纳气证
热陷心包证
阴虚火旺证
肉轮湿热证
肾阴阳两虚证
肾气不固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