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火旺证
阴虚火炽证
阴虚火炎证
虚火证阴液亏虚,虚火亢旺,以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盜汗遗精,两颧潮红,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咳血、衄血,或舌体、口腔溃疡,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阴虚火旺证是邪火尚炽而阴液耗伤,心肾水火失济的证候。
主要临床表现为:身热,心烦躁扰,夜寐不安,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细数等。
阴虚火旺证主要见于春温病的后期以及暑温病的病变过程中。此外,风温失治或误治,湿温化燥伤津等亦可出现本证。本证应与"热郁胸膈证","阴虚胃热证","邪留阴分证","热耗真阴证"等相鉴别。
【典型症状】
发热日轻夜重,体温高低不一,烦热不恶寒,无汗或少汗。
烦躁不安,心悸怔忡,神情恍惚,失眠,甚则神昏。
咽干口燥而不欲饮水,口苦,纳少,大便干结,尿短赤,或有各种出血。
舌红或绛,苔黄腻或剥落,脉细数。
根据发热夜重,咽干口燥,心烦失眠三者,即可辨为本证。
【中医病机】
阴液亏虚,虚火亢旺。本证主要见于春温病后期,以及暑湿病的病变过程中。另外,风温失治,误治,或湿温化火化燥伤津等亦可见之。若素体阴精亏损者,复感温热病邪,多易致此证。热邪深入下焦,灼伤肾阴,肾亏于下,而不能上济于心,阴愈虚则火愈炽,火愈炽则阴愈伤,相互影响,其病益甚。故证属虚实挟杂,病位重在少阴。
【体征】
身热,心烦躁扰,夜寐不安,口干舌燥,舌红、苔薄黑、干燥少津,脉细数。
【中医治疗】
育阴泄火。
(一)内服方药:黄连阿胶汤:黄连12克、黄芩5克、阿胶15克(烊化,冲)、白芍5克、生鸡子黄二枚。水煎、去滓,纳胶详尽,再纳鸡子黄搅合,分3次服,每日一剂。
(二)加减变化:若偏于心火亢盛,而见口舌生疮者,可加莲子心6克、竹叶10克、灯芯6克;若偏于阴虚甚者,可加生地12克、麦冬15克、女贞子12克;若兼气虚者,可加黄芪12克、太子参15克、或西洋参5克另炖兑服,若小便短赤不畅者,可加白茅根20克、车前草10克;兼胃阴虚者,加石斛15克、玉竹12克、荸荠汁15克(兑服),若失眠者,可加远志10克、合欢花12克。
【施治要点】
本证一般见于温热性疾病后期,但必见有肾阴亏损和心火亢盛两方面的证候,主要表现为心烦不得卧,舌红少苔。既不可纯用苦寒之品,以免重伤肾阴,亦不可一味养阴,以防恋邪不散。故吴鞠通说:邪少虚多,不得用黄连阿胶汤。
【针灸】
大陵、太溪、神门等穴。手法宜补泻兼施,每日1~2次。
肝气犯脾
肝气郁结证
肝火上逆证
肝胃不和证
肾精虚证
肾虚寒客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