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犯脾

肝气犯脾

【临床表现】

主症:腹痛欲泻,泻后痛减。

副症: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纳呆腹胀,大便不爽,肠鸣矢气。

舌脉:舌苔白或白腻或薄黄,脉弦或弦缓。

【诊断要点】

(1)必备主症与情绪密切相关的发作性的腹痛腹泻。

(2)如果主症不突出,只要具备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气虚弱两方面症狀,亦可作出肝气犯脾的辩证。

【证候分析】

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两者相辅相成。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则出现腹痛欲泻,泻后痛减的“肝泄“之症,或腹胀,肝气郁结,则见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胸胁账痛,肝气疏泄太过,可见急躁易怒

气机不畅,则大便不爽,肠鸣矢气。

【治疗法则】

抑肝扶脾。

【代表方剂】

痛泻要方。

【方药加减】

腹泻与情绪密切相关的发作性腹痛腹泻,泻后痛减,选用痛泻要方。

腹胀:如以纳呆腹账,大便不爽,夹有情志抑郁,胸胁胀痛,胸闷喜太息等症状,则可选用逍遥散加减。

【类证鉴别】

肝气犯脾证与脾虚泄泻证:犯脾证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症状为主。其泄泻特点为与情绪有密切关系,每遇情志不畅时,腹痛腹泻加剧,并且其泄泻后疼痛减轻,如果情绪好转,腹痛腹泻亦退。脾虚泄洱特点为病程较长,与情绪变化关系不密切,并可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症,且脾虚泄泻一般无肝气郁结症状。

肝气犯脾证与肾虚泄泻证:肾虚泄泻其病机是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谷,故其泄泻特点为黧明之前,肠鸣即泻,水谷不化,又称“五更泻”伴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等一派肾最虚症状。


肺经风热证
肝阳化风证
邪留阴分证
气血两燔证
热盛动血证
胃虚气逆痞证(甘草泻心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