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耳内闷胀堵塞感,恶风发热,耳内作痛。
副症:耳鸣,咽喉不利而痛,咳嗽吐痰黄稠,外耳道皮肤红肿,或为耳膜充血,甚则耳膜穿孔,脓汁外泄。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有力。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二项及典型舌脉。
(3)起病较快,病程较短,四季皆可发病。
【证候分析】
风热邪毒外侵,肺经受邪,宣发肃降失常,则恶风发热,咳嗽黄痰,邪热上蒸耳窍,脉结受损,则耳内闷胀堵塞感,耳痛,听力下降,耳膜充血;风热邪毒较甚,灼腐耳窍肌膜血络,故灼热剧痛,腐而成脓,甚或穿破耳膜外泄,若邪毒灼损外耳逍肌肤,则外耳过皮肤红肿,触痛明显:苔黄舌红,脉浮数有力,仍为热邪在肺卫表实之象。
【治疗法则】
疏风清热,解毒利耳。
【代表方剂】
五味消饮,银翘散,蔓荆子散.
【方药加减】
耳疮:是以耳窍灼热疼张口压迫耳门时痛剧。外耳道皮肽呈弥澄性红肿,舢痛明显,甚或表面有渗出液为特征,治用五味消毒饮加柴胡、蝉衣、苦参、薄荷等。
耳胀:其特点是耳内闷胀堵塞感,听力下降,耳膜充血,其胀有胀液而痛,听力曲线为导音性聋。治用银翘散加菊花、石菖蒲,夏枯草等。
脓耳:耳痛,耳鸣,听力下降,早期耳膜红肿外突,成脓后穿破耳膜,脓液流出外耳道,疼痛缓解。治用蔓荆子散加蒲公英、金银花、鱼腥草、柴胡、龙胆草。
【类证鉴别】
肺经风热证与肺经燥热证:二证虽皆属肺热证,肺经燥热证因是肺喜润恶燥,或由风热或因燥邪所伤,而肺津不足,或肝肾阴虚,肺脾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津液不得上承,内外燥热互结为病;肺经风热证是邪热犯肺波及耳窍,气血瘀滞不畅所致:故前者常以耳窍奇痒,局部皮膜粗糙为主,用清肺润燥法治之,后者是以耳窍闷胀堵塞感,听力下降,耳痛,渗液为主,以疏风清热,解热利耳法治之。
【现代研究】
肺经风热中的耳疮类似于现代的外耳道炎;耳胀类似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或称渗出性中耳炎);脓耳类似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和治疗的研究:在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研究和治疗研究中,许多学者的研究和作者的观察表明:单纯用咽鼓管障碍学说难以解释分泌物增多和咽鼓管引流受阻的综合因素更为合理。目前在中耳渗出液中已经查出细菌,抗呼吸道病毒IgA和多核融合细胞,肯定了细菌和病毒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一系列的报告变态反应是分泌性中耳炎不可忽视的原因。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均参与了疾病的发生种种研究表明,儿童增殖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关系甚为密切,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儿童患者必须加强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以免引起耳聋导致智力和语言障碍值得一提的是羧甲酰氨酸的应用实验和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理想药物。如同时采用皮膜切开术效朵更佳。
(2)有人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进行了调査研究:被调査者150人,男82人,女68人,年龄14夫~59岁。42例行鼓室穿刺取标本,穿刺液中以肺炎双球菌最多,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8株19.03%)。108耳采脓液培养,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肺炎双球菌次之。肺炎双球菌经血清分型,以3型为最多。各致病菌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其中红霉素对球菡抑菌怍用最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根据药敏结果,治疗急性化脓中耳炎以红霉素较好。
心肾气虚证
心肾血虚证
心肾阴虚证
心肾阳虚证
肺卫不固证
风寒束肺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