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腰酸膝软,眩晕形寒,自觉内热。
副症:乏力耳鸣,咽干口燥,喜热饮,小便清长或尿少,女子月经失调,带下不孕,男子遗精,阳痿不育。
舌脉:舌胖质稍红,苔薄,脉细无力,两尺尤甚。
【诊断要点】
(1)肾虚而同时见,虚热、虚寒之象。
(2)具备主症,两项副症,加典型舌脉。
(3)多有年高、久病、房劳过度史。多见于疾病晚期。
【证候分析】
肾虚无以充养腰膝筋骨,故腰酸腿软。
阳虚则形寒而喜热饮,阴虚则咽干口燥,自觉内热。
阴阳两虚,精气不足,则眩晕耳鸣乏力,
肾主生殖,肾虚则生殖功能低下,而见男子阳痿、遗精不育,女子月经不调,带下不孕。
【治疗法则】
温补肾阳,滋补肾阴。
【代表方剂】
左归丸合右归丸。
【方药加减】
下消:以小便频数而多,饮一尿一,尿色混浊为主症。兼面色黧黑,耳轮干焦,腰膝酸软,形寒畏冷,甚则阳痿,舌淡或红,脉沉细无力。治用金匮肾气丸酌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
水肿:以全身水肿,腰以下尤甚,尿少口干,舌红少苔为特点。多由阳损及阴,或利水伤阴而成。治用真武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癃闭:以小便不通或滴沥不畅,排出无力,腰膝软,潮热盗汗为持点。多由命门火衰,日久阳损及阴,肾阴阳两虚,气化失权,气不化津所致。治宜温肾滋阴通窍,方用济生肾气丸。
【类证鉴别】
肾阴阳两虚证与肾阳虚证:二证都有背虚之症,见有腰酸膝软,眩晕耳鸣等,不同之处在于肾阳虚单纯兼有寒象,症见形寒肢冷,舌淡胖,而肾阴阳两虚同时兼有寒象和热象,可见形寒肢冷而自觉内热。
肾阴阳两虚证与肾阴虚证:二证都有肾虚之症,鉴别要点在于后者单纯兼有内热之象,可见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前者则同时兼有热象与寒象,症见形寒肢冷,又兼阴虚内热。
肾阴阳两虚证与肾气虚证:二证均有肾虚见症,肾阴阳两虚是由肾气虚证发展而成,不同之处在于,后者肾虚而寒热偏胜不明显,前者肾虚而同时兼有寒象与热象。
【现代研究】
多从肾虚实质角度研究。
肾阴阳两虚病例冷压试验反应性特别高,但不持久,提示了神经血管反应的不稳定性。
肾阴阳两虚病例尿中皮质类固醇排泄量比正常值增加一倍左右,可能由于机体内肾上腺皮质受到刺激而旺盛的结果。
肾阴阳两虚患者,无论在神经系统,还是体液系统,均表现了过高的反应,但不持久,容易疲劳衰退,呈现着更明显的调节机制脆弱,可能与神经及肾上腺皮质对外界剌激的敏感性有关。
胃腑气滞证
胃腑血瘀证
胞宫寒凝证
胸膈痰实证(瓜蒂散证)
脾经湿热证
脾虚气陷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