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咳喘、痰稠色黄、壮热。
副症:口渴,烦燥,甚则鼻翼煽动,咯血,衄血,脓痰血腥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咳喘气急痰热。
(2)具备副症中里热证和痰热的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痰热壅肺,肺气上逆而为咳喘;
炼液为痰则痰稠色黄;
清肃之令不行则呼吸困难而见鼻翼煽动;
痰热内灼阴津故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痰热内扰心神则烦燥不宁;
痰热伤及肺络,络损血溢,可致鼻衂,咯血;
若痰热阻滞肺辂,导致气滞血壅,络脉气血不得通畅,则出现胸闷;
血败肉腐化脓,则咳吐血腥臭痰。
舌红苔黄脉滑数又为痰热内壅的征象
【治疗法则】
清泄痰热。
【代表方剂】
桑白皮汤加味。
【方药加减】
咳嗽:其特点是咳嗽声高息涌,咯吐黄脓,质粘不易咯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痰肃肺,方选《统旨方》清金化痰汤.
喘证:其特点是喘息气涌,胸部胀疼,痰多色黄粘稠,伴有尿黄目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化痰热,降气肃肺。方选桑白皮汤加鱼腥草,苦葶苈等。
哮证:其特点是声高息涌,喉中痰鸣,胸胀痰黄,粘浊稠厚,咯吐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泄热化痰,清肺定喘。方选定喘汤加海蛤粉,鱼腥草,射干等。
胸闷:其特点咳逆喘促,胸闷烦躁,痰黄而粘,咯出后胸闷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肺化疾,开胸降气。方选桑白皮汤加葶苈子、前胡,芦根等。
肺痈:其特点是咳嗽气急,胸满作痛,吐大量的脓血痰,腥臭异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化瘀淸热。方选《千金》苇茎汤加味,加鱼腥草、双花、红藤等。
【类证鉴别】
痰热壅肺证与痰浊阻肺证:二者均以痰实阻于肺络,肺失清肃而致咳喘气急,但前者以痰火为主,所以症见咳喘痰稠色黄,壮热,后者以痰烛为主,所以症见咳嗽痰多质粘色白易吐为特征。
痰热壅肺证与肝火犯肺证:二者均以咳喘和身热为主要表现,但前者以痰黄色稠不易咯出为主,后者以胸胁胀满,烦躁易怒,面红目赤为主要表现,二证不难鉴别。
太阳水气上逆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太阳胃虚水停证(茯苓甘草汤证)
太阳脾虚气滞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少阴太阳阴盛烦躁证(干姜附子汤证)
太阳阴阳俱虚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太阳上热下寒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