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
副症:身无大热,不渴不呕,无表证。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微。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备具副症中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下后复汗,致阳气大伤,阴寒内盛,虚阳外扰,昼日阳旺,虚阳尚能与阴相争。
夜则阳衰,虚阳不能与阴相争,故见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
阳气衰微,且其病又不属三阳,故身无大热、不呕不渴、亦无表证。
舌淡苔白、脉沉微,均为阳气衰微之候。
【治疗法则】
急救回阳。
【代表方剂】
干姜附子汤,
【方药加减】
胃脘痛: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痛势较剧。兼见肢厥,昏睡露睛,舌淡苔白,脉沉微时,可依本方酌加人参、甘草、白术等药治之。
泄泻:临宋主要表现为黎明之前腹部作痛,泻后痛止,伴四肢厥冷,腰膝酸软,不呕,不渴,舌淡苔白脉沉微,可依本方酌加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等药治之。
厥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四肢逆冷,蜷卧不渴,面青溺白,脉沉细面迟,可依本方加甘草等治之。
【类证鉴别】
阴盛烦躁证与少阴阴盛戴阳证:二者均有阴阳格拒之候。同属真寒假热。但前者以昼日烦躁,夜面安静,身无大热,不呕不渴,脉沉微为主症;后者以恶寒掷卧,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身热面赤,心烦干呕,脉微细欲绝为主症。二者同中有异,不难鉴别。
阴盛烦躁证与少阴阴盛格阳证:二者均为阴寒内盛,同有真寒假热证候。但前者以昼曰烦操,夜而安静,身无大热,不呕不渴,脉沉微为主症。后者以下利清谷,手足厥冷,口渴、身热、干呕、咽痛、脉微欲绝为主症。二者同中有异以此别之。
【现代研究】
日3人汉方界常用本方治疗手足逆冷、头痛,下利,腹痛,脉沉迟等。并还可作为救护药来应用于误治后的急慢性肠炎、感冒等。
(《汉方临床》)
心肺阴虚证
心肺阳虚证
心脾两虚证
心脾气虚证
火毒蕴结肌肤证
肝血亏虚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