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亏虚证

肝血亏虚证

【临床表现】

主症:胁肋隐痛、头晕目眩、两目干涩。

副症:面色无华,肢体麻木或拘急,手足抖动,爪甲干枯,或指(趾)甲变薄、变脆、易折,易惊易恐。

舌脉:舌淡,脉细。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有副症中任何一项,加典型舌、脉。

(3)—般具有起病缓、病程校的特点,并以久病、年高或女性患者较多。

【证候分析】

肝位于胁下,藏血,而能养目、润筋。如生血不足、失血过度,或久病肝血耗伤导致肝血亏虚,即会出现肝络失养的胁肋隐痛;

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而表现的面色无华、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尤以两目症状为突出;

血虚不能润养肝所主的筋脉及其筋之余——爪甲,故爪甲干枯、或指(趾)甲变薄、变脆、易折;

而血不润筋,阴不制阳,阳化风动,又会出现肢体麻木或拘急,手足抖动等虚风的症象,

肝藏血、主疏泄,与情志不定,则易惊易恐。

舌淡、脉细为血虚之共有症象。

另,女为阴体,以血为要,而肝藏血、生血气,故肝血亏虚证以女性患者为多。

在女性,肝血亏虚,不能充盈冲任之脉,则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闭经,这又属妇科证候。

【治疗法则】

补血养肝。

【代表方剂】

四物汤、补肝汤加味。

【方药加减】

肋痛:其特点是胁痛隐隐,程度不重,遇劳而发或加重。兼有视物不清,两目干涩,善恐,如人将捕之,舌淡,脉细,此为肝血亏虚,肝络失养所致,治用四物汤或补肝汤加香附、川楝于以补血养肝止痛。

肢麻:加木瓜路路通全蝎僵蚕,以疏通经络。

肢颤:加木瓜路路通全蝎僵蚕,以疏通经络。

肢体拘挛:加木瓜路路通全蝎僵蚕,以疏通经络。

视物不清:可用杞菊地黄丸益肝明目。

【类证鉴别】

肝血亏虚证应与肝阴虚证:二证同为肝的阴分不足,故症状上均有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胁肋疼痛、手足蠕动等筋脉、两目、经脉失去濡润的表现。但肝阴虚怔多有情志不遂,郁面化火,或感受温热病的病史,症状上尚有低热,颧红,心烦不寐,舌红少苔,脉细弦数等,同时,胁肋痛的特点是灼痛。

【现代研究】

肝藏血故肝血亏虚证与血液循环系统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多。

(1)肝与血液循环系统有关:中医认为肝藏血,有调节血量的功能。而现代医学也认为肝为体内重要贮血器官之一。人睁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包括睁脉系统,可储存全身血量的55%。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毫升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曾经有人试验,若堵塞肝的血管或将肝实质破坏,脑细胞立刻发生病变,先是痉挛,而时间过长,又会发生死亡,由此可见,肝与血液系统的调节确有很大关系。

(2)爪甲异变与血管末稍微循环球碍有关:肝病时发现胆碱酯酶减少,乙故胆碱数上升,cGMP水平上升,cAMP水平下降,造成某些小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这可能是造成爪甲不荣的现象之一。


心火亢盛证
湿浊困心证
肺经风热证
肝阳化风证
邪留阴分证
气血两燔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