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

【功效分类】

舒筋活络

【性味归经】

性味:路路通味苦、微辛,性平。

1、《现代实用中药》:味苦、涩,性平,无毒。

2、《泉州本草》:辛、苦,性平。

归经:归肝、胃、膀胱经。微香行散。

【功效主治】

1、南药《中草药学》:入肝、膀胱经。

功效:中药路路通有疏肝气,通经络,祛风湿,利水道。

主治: 脘腹胀痛,月经不调,乳结,乳汁不通,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 水肿,小便不利,痈肿湿疹。

1、《纲目拾遗》: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

2、《岭南采药录》:治风湿流注疼痛,及痈疽肿毒。

3、《现代实用中药》:烧灰外用于皮肤湿癣、痔漏等。有收敛、消炎、消毒作用。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性腰痛,心胃气痛,少乳,湿疹,皮炎。”

5、《浙江药用植物志》:行气宽中,活血通络,利水。治胃痛腹胀,风湿痹痛,乳中结块,乳汁不通,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荨麻疹。”

【药理作用】

路路通甲醇提取物白桦脂酮酸对CCl4及氨基半乳糖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毒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路路通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肿胀有抑制作用。

【用法参考】

1、疏肝气,通经络:

路路通味苦微辛,能疏肝行气,活血通络,故可用于 脘腹胀痛、妇女月经不调、乳结、乳汁不通等证。凡 肝郁气滞,胃脘胀痛者,可与 木香、 佛手枳壳等 配伍,以理气和胃;凡少腹疼痛者,可与 川楝子延胡索柴胡等同用,以疏肝止痛。凡妇女气滞 血瘀,月经不调者,可与 当归、 香附、 益母草等相合,以行气活血;凡肝经郁滞,乳结胀痛者,可与 青皮丝瓜络穿山甲等相配,以疏肝通络;凡产后乳汁不通者,可与 王不留行漏芦通草等并施,以通络下乳。

2、祛风湿,利水道:

路路通苦辛微香,能祛风燥湿、通利水道,故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 水肿、小便不利、痈肿湿疹等证。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者,可与 独活木瓜当归鸡血藤等 配伍,以蠲痹养血。凡 水肿、小便不利者,可与 茯苓皮、 泽泻车前子等同用,以利水消肿。凡痈肿、湿疹等证,则可与 蒲公英黄柏苦参蛇床子等相合,以清热解毒或除湿敛疮。

【注意事项】

阴虚、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凡经水过多及孕妇忌用。”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5-12g;或研末,2-4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烧烟嗅气。

【附方】

1、治风湿肢节痛。路路通、 桑枝、 海风藤、 橘络、苡仁。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

2、治脏毒。路路通1个。煅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

3、治耳内流黄水。路路通15g,水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4、治癣。枫木上球10个(烧存性),白砒五厘。共为末,香油搽。(《纲目拾遗》引《德胜堂方》)

5、治过敏性鼻炎。路路通12g, 苍耳子、 防风各9g, 辛夷、 白芷各6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

6、治荨麻疹。枫球500g,煎浓汁。每日3次,每次18g,空心服。(《湖南药物志》)


铃兰
鸡骨草
千金藤
罗布麻
罗汉果
白屈菜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