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

【功效分类】

理气

【性味归经】

性味:佛手味辛、苦、甘,性温。

1、《滇南本草》:“味甘、微辛,性温。入肝、胃二经。”

2、《纲目》:“辛、酸。”

3、《药性纂要》:“入足厥阴、太阴经。”

4、《本经逢原》:“辛、苦、甘,温,无毒。”

归经:归肝、脾、胃经。芳香行散。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佛手有舒肝理气,和中止痛,化痰止咳。

主治: 肝郁气滞,胸闷 胁痛,肝胃不和, 脘腹胀痛,嗳气 呕吐,泻痢后重, 咳嗽痰多。

1、《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 呕吐,消胃 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2、《纲目》:“煮酒饮,治痰气 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

3、《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

4、《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瘕瘕、瘰疬。”

5、《福建药物志》:“理气宽胸,化痰消胀。治胸腹胀痛,神经性胃痛, 呕吐,喘咳。”

6、《广西本草选编》:“治疝气痛。”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佛手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还有促泻下作用。佛手的醇提取物对正常大鼠、兔的离体肠管及麻醉猫、兔的在体肠管均有显著的解痉作用,还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所致的麻醉猫胃、肠、胆囊张力增加。能明显抑制Ach引起的兔十二指肠痉挛,但对BaCl2引起的痉挛抑制作用较差。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佛手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佛手煎剂能拮抗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柠檬油素也有类似作用,并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及抗过敏活性。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佛手醇提取物腹腔注射能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睡眠时间,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和抗惊厥作用。

5、抗炎作用:

佛手中的香叶木苷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还有维生素P、维生素C样作用,能降低兔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增强豚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减少肾上腺对维生素C的消耗。

6、其他作用:

佛手中的橙皮苷对流感病毒、小疱性口炎病毒有抗病毒活性,还有抑制大鼠眼晶状体醛还原酶和预防冻伤的作用。佛手有一定的抗凝血和止血作用。

7、毒性:

香叶木苷小鼠口服的LD50为10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4g/kg。

【用法参考】

1、舒肝理气,和中止痛:

佛手辛香走散,直达肝脾,能疏肝郁,行气滞,和脾胃,止疼痛,故常用于 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诸证。凡 肝郁气滞,胸闷 胁痛者,可与 香附、 郁金延胡索等 配伍,以理气止痛;若肝气犯胃,胁胀脘痛, 呕吐吞酸者,宜与 黄连吴茱萸藿香等同用,以疏肝和胃;若脾胃气滞, 脘腹胀痛,呕恶 食少者,可与 木香、 枳壳等相合,以理气和胃;若 脾虚气滞, 脘腹胀满而痛者,当与 砂仁陈皮白术配用,以健脾理气;若肠胃不调,泻痢后重者,应与 木香、 黄连等并施,以行气止痢。

2、化痰止咳:

佛手清香味浓,辛开苦降,既能舒肝行气,又能燥湿化痰,故常用于 咳嗽痰多者,尤宜于 咳嗽不止,胸膺作痛之证。临床多与 丝瓜络郁金枇杷叶等 配伍。

【注意事项】

阴虚血燥、气无郁滞者慎服。

1、《本经逢原》:“痢久气虚,非其所宜。”

2、张秉成《本草便读》:“阴血不足者,亦嫌其燥耳。”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阴虚有火,无气滞者忌用。”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5-10g;或泡 茶饮;或入散剂。

【附方】

1、治肝胃气痛。鲜佛手12-15g,开水冲泡,代 茶饮;或佛手、 延胡索各6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面寒痛,胃气痛。佛手柑(新瓦焙黄色),为末。每服三钱,烧酒送下。(《滇南本草》)

3、治老年胃弱,胸闷气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 呕吐等证。佛手柑10-15g。上药煎汤去滓,再入 粳米50-100g, 冰糖少许,同煮为粥。(《长寿药粥谱》佛手柑粥)

4、治食欲不振。佛手、 枳壳、 生姜各3g, 黄连0.9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臌胀发肿。佛手四两,人中白三两。共为末。空腹白汤下。(《岭南采药录》)

6、治湿痰咳嗽。佛手、姜半夏各6g,砂糖等分。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秦艽
海桐皮
菝葜
丁公藤
透骨草
徐长卿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